关于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
在教学中,有的内容生涩难懂,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生动的比喻,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较为容易地掌握知识。比如讲到学习背斜和向斜的意义时,问到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哪一处可能有石油或天然气,哪一处可能有水?如果我们把背斜比喻成反扣的盆子,由于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密度较小的物质,往往会向上浮,反扣的盆子下面就容易储存,我们把向斜比喻正放的盆子,那水就容易被盆子盛住。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并记住背斜和向斜里面可能储存的资源了。
(二)设置悬念,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根据课程内容,提出带有悬念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由教师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线索,指出思维的方向,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中国横跨五个时区,也就是中国被分成五大块,相差一个时区就相差一个小时,那除夕夜八点开始的春节联欢晚会怎么能在全国同时收看呢?这样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巧借诗歌、谚语,增强学习兴趣
生活中有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歌和谚语,学生们平时没有留意其内在的深刻含义,教师可拿出来在地理课上分析,使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如讲到地球上各点自转线速度大小的时候,有句诗是“坐地日行八万里”,问这人是坐在哪里?运用赤道圈长度计算可以知道这人坐在赤道上。又比如讲到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的时候,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谚语露重现晴天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四)穿插故事,助长学习兴趣
地理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富有启发性,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助长学习兴趣。比如讲到气旋的时候,穿插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的故事。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这样的知识更生动、更形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往往是立体的,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有可能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共同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书、图、粉笔、嘴,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因此,教师必须采用信息量大、快捷、准确、直观的多面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等,将学习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图片和影视资料,能够把课本上枯燥的语言变成生动的图画,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同时还能快速出来板书和练习题,这比教师口述问题要直观,还能不受板书地图的局限,学生有比较多的思考空间,就会比较积极地思考和讨论问题。
总之,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有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尚雯.培养兴趣 快乐学习——关于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思考[J].考试:教研版,2012.
[2] 李诚成.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兴趣的几点思考[J].东方青年·教师,2011.
[3] 王忠林.让课堂充满活力——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几点体会[J].甘肃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