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学习期望调查研究
授课教师有较高的职称(副教授及以上),可见,学校的教师质量对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7.63%的学生不关心任课教师的职称,经调查访问,有学生认为“高职称的老师不一定能讲好课”。
93.2%学生更希望教师有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据学生反映,通常好的教师(1)开课时就能提供一副清晰明了的课程蓝图:让学生明白该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就业技能点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场景等信息,用学生的话讲“知道这门课是讲什么的,毕业后能用来干什么”;(2)能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愿意“跟着做”,更愿意“自己动脑子做出一个不一样的”,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3)能用简单的逻辑描述复杂的事物原理,保证学生“能听懂,听明白”。
46.2%的学生不希望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有学生备注道“小组人员存在成绩差异,对于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成绩相对差的学生会依赖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这向来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通常,老师会直接将“小组任务”抛给小组长,让其领导小组成员完成。对于小组成员(包括小组长)来说,所接收到的任务都是新知识/技能,再加上其领导力组织力不强,解决如何合理再分配“这张大饼(任务)”比较困难。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反映的情况,从而影响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本意。
对于教师信息化手段和多媒体工具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41.9%学生表示不希望老师用太多的信息化手段和多媒体工具。有学生备注道:太多的信息化手段非但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反而会分散注意力。当前,基于Web和手机客户端的各类教学信息化手段层出不穷,都打着“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的旗号放逐市场,教师也紧跟信息化节奏,不断尝试新工具新手段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但并非越多越好,试想一下,课堂上学生忙于在各平台上切换,注意力肯定会被各平台界面或功能侵蚀不少,必定会影响学习效率。
调查发现,学生眼中教师实施的“项目化教学”效果并不理想,42.62%的学生不喜欢“项目化”教学。学生反映:通常,教师为了把课程“项目化”,会把多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统筹到一个项目中,结果造成:(1)跟教材的进程节奏不一致,或更有的知识点/技能点遗漏在“项目”之外;(2)某个知识点/技能点的应用范畴就局限在当前项目中,即造成学生对该知识点/技能点的理解偏于狭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考虑“项目化”、教材以及学生三方面的紧凑关系。
74.8%的学生希望能依照教材开展课程。
Tags:
上一篇:浅谈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化问题与对策下一篇:新课改下的思品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