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学习期望调查研究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授课教师均竭力重新设计课程的授课方式和思路,百花齐放,而与之对教学设计相匹配的教材却比较难寻,故会出现教师授课内容与学生使用的教材存在差异,从而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大困扰。
87.13%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够“开展职业引导”,这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诉求完全吻合。高职学生学年少、需要掌握的技能多、就业形势严峻,教师若能够在课堂上引入“职业引导”或“就业现状分析”,必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要注意把握“度”,如果过度的引入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反而造成负面影响。
62.24%的学生希望老师“布置课下任务”,这充分表明学生愿意把课余时间花在学习上。前文提到,98后的学生个性突出,独立性强,对时代发展形势了解渠道广,所以他们知道自己就学的目的,也愿意在学生付出努力,争取毕业后运用自己学到的技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4总结和建议
随着互联网时代共同成长的98后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主体。这个群体的学生学习体验丰富,获取知识和资源途径广阔、便捷。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98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期望,才能正确把握所授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根据本研究调查发现,高职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提升教学水平: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高职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学习,提升教学手段和方法,保证授课内容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轻松掌握课程重点。(2)丰富课堂开展形势,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根据笔者的经验,老师们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设置“角色分工”,根据小组成员学习成绩分层设置对应难度的“任务”,保证成绩差的学生“拿”到的任务在自己能力范畴中,提高其学习成就感,另外,还可以加载“组内自评”考核机制,激励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协作完成任务。(3)合理应用信息化工具: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即不能单纯的将互联网的各种应用生搬硬套到课程中来,要搞清“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要把握课程与互联网应用的融合、促进的关系。(4)结合教材,精细设计课程“项目”:努力达到“项目”和教材的有机融合,控制课程项目节奏与教材节奏的一致性,保证学生既能通过项目深化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又能通过教材扩充对项目技能点的认识和应用。(5)适当开展职业引导:适度介绍当前专业就业前景,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罗文韬,李先江,朱力.高校课堂学生期望与教师表现差异对策研究
Tags:
上一篇:浅谈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化问题与对策下一篇:新课改下的思品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