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兴趣,进行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进行富有情趣的讲解、或者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亦或者运用丰富夸张的面部表情,都会使学生产生激烈的求知欲,唤起思维积极性,产生开放的灵感。优美的散文、古诗可配以音乐、图画,说明文有条件的进行实物展示,也可以设置电子课件,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悟出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高尔基的《海燕》一文,就很有必要聆听一下《命运交响曲》,领悟海燕与命运与暴风骤雨抗击的韵味。学习课文《我的母亲》可以向学生展示网络上关于各种母亲的图片,这时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和学习的愉悦。
(二)课堂提问的开放,助于启发思维,进行多样化阅读。
教师所设的问题是预先已定结论而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思考,最终找到答案的,那么,这样的问题设计是无效的。因为这样的问题设计会把学生的思考定了向,学生只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束缚了自己的心灵感悟,压制了自己对文本的个性体验和独到的见解。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
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中可让学生记取“消逝”的教训。进行如下提问:1、人类酿造的悲剧只有罗布泊吗?文中还举到那些?2、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在合作探究的环节,课堂讨论时,教师要多设置一些切合学情的开放式题目,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并且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允许学生辩论。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哪怕是发生激烈的争论,我们也要表扬鼓励;即使学生错了,也不要批评,这正可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绝好机会。也要鼓励学生质疑,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有生命力的课堂阅读教学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是开放的。
三、阅读教学课外阅读的开放
在《新课标实施建议》中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3]教材只是一个范例,课堂的阅读教学也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进而能独立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又是课内阅读的“补充”,也是课内阅读更为广阔的延伸,更为课内阅读提供“量”上的支持,要想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