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例谈物理中的“追问式”教学

例谈物理中的“追问式”教学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首先,要导入新课,知识的学习是秩序渐进的,总是以较低层次、较浅知识的掌握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师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后,可利用“设疑与追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进入学习状态。例如,进行“二力平衡”的新课前,可以设置这样几个问题:(1)什么叫惯性定律?(让学生回答)(2)物体受到外力时能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学生通过联系日常生活,可很快做出肯定的回答)(3)物体在受到什么样的外力作用时才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4)这时外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至此,学生的兴趣就被完全调动了起来,从而能顺利地进入新课教学。如此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有层次的疑问,达到既温故又求新的目的。 
其次,创设思维情境,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现行教材中很重视从疑问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思维。教材的每一节开头画有一个大问号,通过有趣的故事、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参与教学。教师有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的设置追问,使无疑生疑,有疑激思,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在“滑轮”一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使用动滑轮可省一半力。教师可再接着提问:(1)请同学们找一下那一半力哪里去了?(2)滑轮和杠杆有什么联系呢?这时学生会感到很有兴趣,思维也就活跃了起来。结果不仅从认识上接受了这信结论,而且为下面滑轮组的教学也做了铺垫。 
再次,培养要用问题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当已有知识和所需要掌握知识差距较大时,为了不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形成断层,就应运用多步追问来启发、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思维过程能连续不断地向前发展,一步步地获得成功。例如问:当你用杠杆撬不动时,你应怎样做?(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大部分学生能想到增加动力臂长度)接着又可问:有没有其它方式呢?(学生由增加动力会想到减小阻力臂)然后还可问;有没有一举两得的方法呢?(有的学生就可能会想到移动支点这信有效的方法)像这样对于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利用多步追问法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连续不断的向前发展。 
最后,无论怎样,总是要兼顾全体学生,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中,教师必须考察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设计一个“最佳的智力培养高度”来进行追问,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思索后能“跳起来,摘到果子”为宜。在组织追问时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重视差生心理特点(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有所顾虑,不像优等生那样充满自信)。因此,在对基础知识设问启发时,可先让差生回答,当他们有困难时,再由中优生来回答或补充。对于较难的问题,采用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从而达到预定的目的。 
由于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设疑”情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设疑”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总之,“设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它的思维核心功能在综合程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只有充分重视“设疑”问题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只有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追问”的教学功能,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