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立足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数感

立足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数感

[作者:张爱兰[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二、在概念和意义中让学生建立数感 
  通过体验,运用比较、操作、演示、想象等手段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感知数的大小与联系,使学生适时地发展“对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直觉”。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来帮助学生认识数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例如: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应老师在上《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一课时,制作多媒体课件,把一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0.1米就对应米尺上的一分米,0.01米对应米尺上的一厘米,0.001米对应米尺上的一毫米,还把0.01米和0.001米用放大镜进行放大,让学生看得更加清晰。学生通过观察米尺图就能对应的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这一课,是比较抽象的,若是不好好地对数形结合的方法加以有效利用,就直接将结果告诉学生:十分之几写成零点几,百分之几写成零点几几,千分之几写成零点几几几,那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小数意义的理解”就没法抓住和突破。 
  三、在数的认识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通过举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子,让学生发现其实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小朋友们说说教室里能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列举出:1张课桌、1位老师、1台电视机、1支铅笔、1块黑板等等;再让他们说说生活中带的“1”:1辆小汽车、1个国家、1根小棒、1条虫子、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条虫子)。 
  四、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学生的数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现实生活恰恰是儿童学习的最佳平台,我们老师应当想办法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契机,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有意识地让孩子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