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立足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数感

立足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数感

[作者:张爱兰[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例如:笔者在教二年级单位认识后,曾碰到过几次这样的学生作业:“一张床的长度为2厘米”“爸爸的体重是70;学校的旗杆高是13厘米;晶晶的奶奶今年18岁”一个西瓜重约5客……当我将这些作业的结果念给同学们听的时候,孩子们是苦笑不得,但这就是他们自己闹得笑话。究其原因,孩子们根本就没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联系起来,只是抓住一个单位就往里头写,说到底是数感太差。 
  教师要善于抓住日常学习中的一切契机,从中渗透、强化对数感的培养,培养学生习惯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在这样长时间的坚持训练中,数感自然就会慢慢地建立、加强起来了。 
  五、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有实际背景的问题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找到问题答案,使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结果。 
  例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时,学生列出9+6或6+9的算式后,就让全班小朋友先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请小朋友们用学具摆一摆,让孩子们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学具操作得出15,可以把9看作10,10+6=16,16-1=15;当然还可以用“凑十法”,把6分成1和5,9+1=10,10+5=15或把6分成1和5,9+1=10,10+5=15。只要是说的有道理的孩子,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六、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进行估算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估算出一些物体的长度,估算出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出给定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等。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本人认为空间与图形比较抽象,在教学这一块内容时确实需要估算的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形成对概念的认识,也有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可以让学生估计一下我们学校的运动场跑道一圈大约有几百米;本班某某同学的身高是( )米;一根跳绳长约( )米;一支铅笔约是15( );教室的长( ),宽( );找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等等。又如:五年级下册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时,让学生来估一估:麻将色子所占的空间大约是1( );讲台桌上的粉笔盒体积大约是( );( )张课桌拼在一起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等等。在估算的过程中让学生更深层地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并对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在脑子中建立起表象。 
  总之,数感的形成不是靠一朝一夕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逐步培养。小学生数感的培养和形成可以从各种课的教学和课堂中的环节入手,是经过学生对具体情境的数量及关系的感觉、感知及情感体验的结果。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