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论说性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论说性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论说文是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它要求有明确的论点,有可信的论据,有严密的论证。政论、文论、史论、学术论文等都属于论说文。对于该类文言文的阅读关键是找出文章的中心观点,即文中作者对人、事、物或别人观点的态度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论证自己观点的,作者的观点与所选取的材料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弄懂这些,基本上就读懂了该文。但在实际做题过程中,很多学生很难读懂上述的各种关系,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全面把握文意。
 一、以题解文,一般同学往往读了一遍不很懂
 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是最后的内容概括判断题,仔细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那么通过解读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二、以文解文,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
 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例如1994年试题,“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必独飨白粲”。“白粲”即白米,因为上文有“月俸得白米……”。 
 三、以注解文,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
 例如1991年试题中有一句“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命题者给“叔段、州吁”的注,并在注解的基础上出了一道题:“对于琅阝王邪 王,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原因是(什么)。”“这实际上考查学生以事解文的能力。 ” 
 四、以理解文,  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善于了解事理
 例如1994年“以给供养”一句中“给”,到底讲成“给以”还是“使……丰足?”似乎都可以。但从情理上分析,就只能取“使……丰足”。因为何子平做为退职官员,“竭身运力”就是不满足于一般的供养,而要“使之丰足”。
再比如“扶持私庭”的译法,是“在家奉养母亲,”还是“扶助母亲理家”?抛开词义的规定性不谈,仅从情理上看,也不能讲成“扶助母亲理家”。因为这“理家”的重任还要靠年近八十的母亲,何子平何孝之有?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