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已成为课程实施的保障。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平。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成为中学的实际教育成果。特别是农村中学,根据我国“大国办穷教育”的国情国力特点,农村中学教育经费的需求大,而投入不足,各种设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成为开发资源的主力,不断开发和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发展教师、发展学校。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以及本人的学习和实践,认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文本资源
在课程实施中教材是一种文本资源,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新课程的理念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教材不仅可以选择,也是完全可以超越、可以变更的。因此,在认识上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即使在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方面,也需要进行结构上的突破,体现时代发展的多样性需求。教材资源的开发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适应教材,第二阶段—改进教材,第三阶段—整合教材。
二、学生资源(知识背景、生活背景、问题困惑、情感和差异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学生是重要的资源之一。学生资源不仅包括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具有的但没有表现出来的潜在资源,还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等,学生资源是无形的,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生成性,它取之学生用之于学生,是最丰富最有效的课程资源。在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占有相当的比例,一般而言,这部分学生对待异性交往、青春期等问题的处理能力相对较弱,需要特别关注。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这句话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教师们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趣味数学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