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堂的“盛妆”与“裸妆”
摘 要:“生态课堂”成为教育的一个热词,教师怎么看待自己的课堂?音乐课应该怎样上?这是音乐教师亟须思考的问题。曾经历从质朴的音乐课堂到花哨的音乐课堂再到原生态的音乐课堂这样的蜕变,面对当下各种形式的课堂,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经历,明白了一个道理:音乐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喜欢音乐!至于音乐课堂是“盛妆”出场还是“裸妆”出场,还需视课视人而定。
关键词:音乐课堂;“盛妆”;“裸妆”
时下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词“生态课堂”,要求老师还原课堂本色,去除多余的不必要的环节,甚至多媒体的使用也遭到了质疑。“原生态课”其实质是倡导课堂的本色、简单、自然、质朴。然而,这种“无妆”课堂是否适合所有课堂所有场合所有教师?笔者以为也应因材施教、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即音乐课堂是否需要“化妆”?化什么妆?笔者以为,公开课需“盛装”,寻常课最好“裸装”。
一、公开课需“盛妆”
“生态课堂”这股风也吹到了音乐公开课。前几年上公开课者还须为新颖的导语、巧妙的结尾、花哨的拓展、突出的板书而绞尽脑汁,最近人们上公开课却又“返璞归真”了,仿佛谁靠一张嘴一架钢琴一支粉笔上课,谁便是神通广大。然而几节课听下来,感觉淡而无味,对于学生而言,似乎也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那么这样的所谓“无妆公开课”到底有何价值所在呢?开课的意义又何在呢?
公开课是各类学校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或推广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对于公开课,笔者认为公开课堂应该精雕细琢,应当“盛妆”出场,力求把这一节课上成精品、上成艺术品。只有这样的公开课才对得起各位来听课的教师,也才是上课和听课的双方对教学热点、焦点、难点的不同理解与实践的一次碰撞与探索,也更是教授者自身专业修养的一次提高,同时也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印象。
课堂教学既是科学,更是艺术,尤其对于音乐学科来说更是如此。一堂精致的音乐课,不仅内容充实、主题明确,形式上也应该是优美华丽的。由此我想起了自己曾听过的一节公开课。当年,县教研室组织音乐学科教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有这么一节课《唱念做打学京剧》给当时的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这堂课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严谨、精细的设计,比如,每一句课堂语言的表述,每一张幻灯片所用的背景图片,每一张幻灯片的播放方式,课外拓展资料的选择,甚至自身服装与课的搭配等。这节课,一开始就紧紧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只见那位上课的女教师穿着京剧青衣的服装跟学生问好,学生的注意力更是一下被吸引住,此后整堂课上这位教师穿着这件青衣的服装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京剧的世界,教师的唱腔,教师的念白,教师的京剧身段的表演都让学生非常喜欢,学生自然地跟着教师表演,跟着教师唱,跟着教师学京剧里的韵白,整个课堂充满了愉悦的气氛。其次,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也非常的到位,这位教师在做PPT时,特别用来大红色的底色,然后配上各个动画版的京剧人物作为背景图片,这样在视觉上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非常喜欢。第三,这位教师非常注重对音乐、视频的选择。不管是唱腔的音乐,念白的视频,还是配合“做”的背景音乐,都可以看出该教师进行了大量的音乐筛选,最后呈现在课堂里的就是最好的。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