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浅谈音乐课堂的“盛妆”与“裸妆”

浅谈音乐课堂的“盛妆”与“裸妆”

[作者:姚红妹[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这样的课堂,让我觉得这位教师就恰如一位苛刻的化妆师,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完美,会注意每一个细节,诸如,肤色、年龄、地位、身份、场合、着装甚至小小的饰品等的协调。虽然这样化妆出来的公开课也仍有瑕疵,但她绝对是美艳动人,值得人们品头评足的,值得人们欣赏回味的。有责任心的教师,会为了一节公开课,殚精竭虑,即使看上去再怎么本色、简单、自然、质朴,其实也必是经过一番精雕细琢,只是化妆技巧已至最高境界,如武林高手之“无招胜有招”“无声胜有声”,外人只觉其美,而不知其所以美,其雕琢之痕迹亦察觉不出来。 
  二、寻常课需“裸妆” 
  “裸课”是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提出的,其初衷是针对时下美术课堂过度的包装而忽视了美术本体的回归。尹少淳教授认为:美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美术课应该考虑一些相关性,但必须注意适度,提倡中小学的美术课偶尔也要“裸”一下,“比如某节课只作纯粹的技法练习”。音乐课与美术课一样,有很多共通的方面,都是综合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艺术课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而是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艺术教育资源,为音乐课堂教学服务。如果认为音乐常态课就应该上成“裸课”,那么音乐课就成了纯粹的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师就成了传授“技术”的匠人,这样的课我想没有几个学生喜欢,授课的目的也与新课标背道而驰了。 
  常态课理应追求本色、简单、自然,然而如果仅仅认为本色、简单、自然、质朴就是对一节课不加任何拓展延伸,也不做任何技巧性的处理,上课也应摒弃一切现代化的技术,退回到以前的状态,这样就能把课上好,这样就是上课的最高境界,那就大错特错了。由此,笔者认为,常态课也需化化妆,而这种妆容又以“裸妆”最为合适。裸妆就是看起来仿佛没有化过妆一样的妆容。但事实上“裸妆”并非完全不化妆,而是妆容自然清新,虽经精心修饰,但并无刻意化妆的痕迹。清透自然的“裸妆”正适合寻常之课。而化“裸妆”也非易事,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对教材进行钻研,对教学进行预设,对预设进行反复的“推敲”。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主要阵地,是奠定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而音乐课堂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围绕音乐新课标提出的“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音乐课堂到底是“盛妆”好,还是“裸妆”好,甚至“无妆”更合适,说到底一切都要看学生是否接受和喜欢,看课堂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就是好的课堂,学生喜欢上的音乐课就是好课!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