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让高中语文教学走入学生心里

让高中语文教学走入学生心里

[作者:卢继国[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让高中语文教学走入学生的心里,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为之奋斗最高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教学走入学生的心里呢?教学走入学生心里,与其施加给学生以外驱力不如调动学生的内驱力,然而如何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内驱力就成为教学的关键所在,李贽说:“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所以,教学就是调动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行为。 
  英国作家萨克雷管说过:“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格;播种人格,收获命运。”这里有几个关键词“思想”“行动”“习惯”“人格”“命运”,它们之间不是一个并列关系,而是一个逐步培养形成的时间承接关系。既然“思想”就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那么让高中语文教学走入学生的心里,首先就要培养“思想”,随后的行为才有动力,习惯才会形成,才会有好的人格,获得好的命运。 
  在学习中,“思想”就是目标意识、结果意识。教学中不是告诉学生我的理想有多大,多远,那些离学生目前实际虚化的东西常常让学生无所适从;而是要告诉他们高中阶段依照自己实际要达到怎样的目标,比如总分我要达到550分,语文高考依照自己随后的努力能考120分,那么,接下来就是分析自己所考的语文知识体系中明确自己努力学习奋斗的方向,以及学习积累哪方面的知识,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具体自己到底该怎样学习,进而形成行动的“思想”。所以“思想”要具体,并且是个体的,而不是统一整体的教师要求,是学生自己在充分分析自己,从自己实际出发形成自己内心最迫切的需求,只有这样,学生自己的“思想”才具有巨大的内驱力,其实也就是把结果提前,让学生看清自己高中语文的学习目标并决定为之奋斗。 
  有了“思想”,有了目标,有了驱动力,那么真正学习的关键是落实到行动中去。行为是思想目标的具体化和强化,也是最终结果在时间上最重要的环节,它让学生的学习得以落实,而语文教学便能真正走入学生心里。那么,在语文教学之中如何让学习落实在学生自己思想目标的行动中呢? 
  落实行动在于教师要设置具有包容性的教学设计,当然不是绝对的具有包容性的教学设计,而是带有教师教学指向的相对的具有包容性的教学设计,比如探究性学习、带有多层级目标的读书活动等。之所以教学设计要具有教师教学指向的相对的包容性,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目标个体的,以及教师在针对文本设计教学时还有一些必须要传达的内容。但不管是那一种教学活动,有一点是始终不会变的,那就是让学生切实参与教学活动之中,并且有动笔表达的行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手动书写与用笔表达,一方面调动了所有知觉器官的参与行为,另一方面也让整个复杂的学习行为得以实践和落实,而手动书写与用笔表达也能让语文知识与能力在这样的行为中得到充分的融合与升华。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