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互联网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许多重要经验。这些经验主要表现在:必须坚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必须坚持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坚持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必须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网络技术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基本经验
当代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信息飞速更新,人类社会业已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因其具有受众广、时效强、多功能、交互式、全球性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对知识密集的高校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这就为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近十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些经验。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坚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1、建设专门的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就会去占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建设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目前教育者的当务之急。自1994年4月16日清华大学汽车系学生自发建立了一个名为“红色网站”的思想教育网站之后,我国国内相继有“马克思主义之家”、“红色中国”、“红色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之窗”等一大批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的网站建立,逐渐形成了一股网上思想教育的声音和阵地。大学生在这些红色阵地上学习马克思主义,讨论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并且在网站上组织学习并讨论《资本论》、《毛泽东选集》、《邓小平理论》等重要著作。另外,“党课风采”、“支部建设”、“优秀马列论文”、“在线答疑”、“革命歌曲”等都成为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可见,建设一个优秀的网站可以吸引大学生,凝聚大学生,从而有利于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内容上,比如“两课之窗”、“求是专栏”、“业余党校”“网上爱国主义影视”、“咨询热线”等都可以开发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专业场所。一方面高校要增强网站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加强网络的监管。为此,还必须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技术维护中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实现提供强大的技术层面支撑。技术中心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严密监控网站的信息,最大限度的防止有害信息进入网站。
2、加强对校园BBS的舆论引导。加强对校园BBS的舆论引导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校园BBS是大学生交流思想,发表意见,抒发情感的窗口,应高度重视对校园BBS的舆论引导,为此应注意三点。一是坚持客观性和导向性相结合。全面、客观地传递信息,引导大学生自主地进行判断和作出选择。使主流信息健康向上,充满活力,从而不断提高是非辨别能力,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二是坚持疏堵相结合。以疏为主,开展交互式活动,如邀请学校领导、专家学者、成功人士就焦点问题发表看法,促进沟通,释疑解惑,消除矛盾,兼顾封堵。要加强网络监控,及时防堵网上消极负面信息,防止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三是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加强大学生自身的网络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心理咨询网站建设,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心理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受教育者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的形成过程具有统一性。网上交流的隐秘性、自由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为此,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网站建设,塑造大学生和谐个体。首先,可以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网上专区。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专题调查和网络心理问题大讨论,着重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恋心理教育和网络人际交往心理教育,使贫困大学生能轻松自如地进行网络交流。尝试运用网络视频,并配之以必要的动漫、音乐,增强心理卫生知识普及的趣味性、实效性。其次,高校可建立大学生网上心理健康档案,并定期或不定期更新。这有利于思政工作者及时调取资料,跟踪反馈,随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烦恼,引导他们从心理上摆脱各方面的压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并将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二、必须坚持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1、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互动化。教师可利用网络传递信息多、更新快、视野广阔等特点,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跃、自主意识明显、表达欲望强烈的特点,变传统教学方式为启发引导式,由以教师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移,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观看央视网络视频中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拍案说法等节目,增强教学的时代感、新鲜感,引导大学生在辨析中思考,在辨析中选择,让大学生自主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自信和提高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大学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念和方法。同时,要重视情感教学,适当地运用网络技术,以独特创新的界面吸引学生,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交融互动,既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增强教学活力。
2、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网络化。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现实,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增强说服力。紧紧抓住大学生社会实践少、与人交往少的特点,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等特点,通过开设理论研究、时事辞典、党建园地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栏目,积极向大学生传达党和国家在思想理论战线的新动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网络媒体等教育手段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网上开设学习释疑、理论经纬、专家访谈、两课辅导、学术沙龙等栏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使其成为大学生的信息源、释疑箱和导航灯,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三、必须坚持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道德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许多大学生存在网络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大学生网上人际交往的道德弱化现象普遍存在,如责任心缺失、冒名顶替、虚假欺骗和粗言恶语等。随着互联网在大众中影响力的与日俱增,网络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我们要把解决人们在网络使用中产生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作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我们要倡导网络伦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行为自律意识,以推动网络文明建设。要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明确现实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扶正祛邪,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识别和抵制网上不良思想意识的能力。同时政府和学校必须加强网络监管和网络信息过滤,坚决把网络消极、迷信、黄色等不良内容抵制在学术视野之外,把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