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

[作者:左兴才[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形式,让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使他们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而我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充分地倾听学生,珍视探究中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再现历史的情景复现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教学,历史课堂教学也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手段。历史课程具备大量的历史信息,诸如历史图片、历史文献等等,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切身体会到历史的丰富多彩。历史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相对抽象的历史知识,或者比较宏观的历史场景用多媒体手段展现出来。 
  比如在学习明清时期经济发展时,涉及到商帮的内容,而商帮中又以晋商和徽商最为著名,学生们对这部分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因为今年影视作品反映晋商和徽商的比较多,笔者结合这一情况,给学生播放了《乔家大院》的部分影像资料,立刻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来。今天晋商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影响依然存在。晋商那种锐意进取、吃苦耐劳、勇于挑战和冒险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四、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问题的设置要仅仅围绕课本的知识点;第二,问题的数量要适当,不能过少,过少则不能较好的锻炼学生的能力,较多则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浪费时间;第三,问题的设置应该体现出层次性,应该是由浅入深,连续不断的。学生由“问题”学习开始,更多的问题的形成和探究。 
  以笔者讲授《辛亥革命》为例子,我首先设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辛亥革命失败了,“失败”之意有何而起?学生们都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我又进一步的设问,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地思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也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中,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 
  [2]钟启泉.《课堂改革:学校改革的中心一与日本佐藤学教授的对话》、《全球教育展望》 
  [3]龚奇柱.《西南地区历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