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谈课程改革基础上初中思想政治课合作教学模式

谈课程改革基础上初中思想政治课合作教学模式

[作者:薛会娟[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思想品德课实践过程中的初步探索在接受二期课改的新教材,并且学习了二期课改的相关理念后,我在教学中也就开始下意识的改变原来那种老师总是唱主角的教学模式,感觉要提高学生对政治课内容的认可度,提高学习的效益,就不能只靠老师的教,而更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老师不只传授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探求知识的方法。而合作学习就是侧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帮助,去分析,解决问题,老师在其中给予适当的引导、支持并对个小组成员取的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种学习模式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使学生之间学会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协同完成任务。初步养成合作的意识,这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所要求的一项重要素质。在初二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我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固定的分配成四到五个小组,每组五到六名学生,并由小组成员推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工作分配及纪律维护,并在每次任务完成后对小组各位成员的成绩给以评定(从积极参与程度、与小组成员的配合情况、遵守小组纪律情况、小组长分配任务的完成情况等评定)。小组在课上或课后向老师汇报他们合作研究的成果,老师与其他同学共同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当然,我先要提供给他们一个研究的情景,在相关课上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提供他们了解一个总的研究内容,然后由各组学生共同协商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相关内容,然后课后去调查探究,课上来汇报分享。最后汇总每次成绩并记录到学生的成长纪律手册当中。比如说在讲第一课,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秩序时,我们涉及到了各种公共生活场所方面的秩序,对于公共生活中秩序的重要性,光靠老师去说怎么怎么重要,显得太苍白,学生也不一定从心里就能真正接受。所以让他们周末分组去调查,亲身去感受和调查,这样得到的结果则更有说服性。课上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别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哪方面的公共生活,比如叶榭的公交秩序、叶榭的公厕、超市等。目标确立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落实具体要调查和了解的内容,小组成员各自的任务。老师在调查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上给予具体的指导和提示。这样使每位同学都参与到其中,并落实责任,为了不影响小组成绩,每位小组成员也要积极配合小组其他成员工作,否则也会激起其他成员的不满。这样互相督促,配合,形成小组凝聚力,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刚开始实施这种学习模式时,很多小组不重视或是不知道采取什么方法实施任务,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在我的严格督促和指导下,他们才开始慢慢适应这种方式了。
        三、 对合作学习意义的体会和理解
        1) 合作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导演”作用。合作学习从以学生为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合作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合作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协作能力合作学习创造了学生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中,他们学会把自己融入群体中,小组的每一个成员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从而培养起他们的合群性与合作能力。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学习中,由于是以各小组在达成目标中的整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学生要想使自己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耐心听取他人意见,从而养成小组成员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品质。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内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能够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渐培养学生与人主动交往,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4) 有利于满足学生需求,使学生全面发合作学习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机遇。人人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条件,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5)合作教学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觉得这样分组其实是很危险的。把学生分成好中差的做法本身就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一个集体里面,没有绝对的好学生,也不会有绝对的差得学生。好坏优劣都是相对的。这样分组方法容易给一部分学生造成某种优越感,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有一种自卑感,因为他可能会觉得自己对集体没有什么贡献。这种小组也往往很难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另外,一个小组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差太大,就会影响这个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一个好的分组方法是根据优势互补原则进行分组,这样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为小组集体贡献力量。但是这样在实践中很难做到,因为教师要判断学生的优势比较困难。我的做法首先承认所有的学生都有优秀的一面,然后让学生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最后在征得小组成员的意见后,再适当调整,我这样做的理由是我认为学生比老师更了解自己。学生有能力组合成一支高效、团结、合作的学习小组。两种分法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我实践的结果是各有所长,不过有一点,第二种更能锻炼孩子们的自信!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为此,在学生讨论中,教师不能清闲,不能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而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的职责。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合作学习活动开展顺利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作讨论中声音过大,或个别组有学生讲闲话时,及时给予提醒;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鼓励学习困难及不敢表现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当活动中出现问题或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予以引导。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以平等的身份适时参与小组讨论,灵活调整教学环节,还应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合作策略,使之提高合作的效益。
参考文献:(1)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中国教育报,1995—12—29.(2)陈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杭州大学教育系1997年教育学硕士论文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