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悟
3. 磨炼意志法
体育教学中用较大的运动量、强度来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坚持性,磨练学生的意志。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从而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
4.设置困难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课程中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使学生通过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其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意志类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控制自己的能力。
5. 短时冷落法
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爱出风头,经常表现出霸道作风,教师碍于其锻炼的“积极性” ,既不好批评,也不好处罚,则可采用短时冷落的办法,令其暂停练习。
6. 延迟满足法
体育教学中,有时要有意地不轻易满足学生的要求,即便满足,也要让他等待或付出。
7. 心理训练法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如开展耐力项目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开展团队活动项目,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为人处世的能力及遇到挫折从容应对的能力。
8. 比赛竞争法
体育教学比赛中有胜有负,胜者能够鼓舞斗志、陶冶性情,败者也能经受打击,承受心灵的“创伤” ,并能总结经验,迎难而上。因此,比赛既能够增强团体意识,提高竞争性,又能够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中适当安排不同形式的教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9. 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
第四,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实施“成功教育”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并针对学生心理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克服各种困难,有的放矢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针对“学习困难学生” 实施“成功教育”,通过教育的改善,学生能获得多方面的成功,学习心理品质不断完善,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础素质的准备。创造成功机会,是实施成功体育的关键。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体育课程对学生心理健的影响,突出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体育是培养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蕴涵了丰富而又积极的教育功能,只有把心理教育融于体育教育中,才更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努力探索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