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学案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学案教学的研究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最终成效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了什么,对学生的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所以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单向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记,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由于我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薄落,学习习惯也较差,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不大有预习的习惯,即使有预习,也不知道怎样去预习,上课时不能积极参与等情况,以致造成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的现象,如果再不进行教学改革对学生将是不负责任的.因此,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目的,在新高一进行利用数学学案来教学的教学实验. 
        “学案教学”以实用主义为原则,以我们学校当前的教学实际为出发点,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学案教学”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案”,从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达到共同提高.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们的学案教学法: 
        一、学案教学的基本环节 
        1.组织全体课题组长进行理论学习,重点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和有关学案教学的理论;2.积极宣传利用学案来进行教学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学案进行主动学习的热情;3.集体备课,参与学案的编写;4.实施学案教学;5.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学案教学;6.对学案进行汇总、修改和完善;7.对学案教学的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并不断深入研究. 
        二、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技能和意识的培养;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上只能被动学习,无从体验到自主学习的过程,更无法看清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它不是“教案”的简单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地安排所研究的内容.同时,学案的编写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不光要知道他们用好学案后的感想和建议,我们也可以事先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知识点的顺序和问题的难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案”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这样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学的全部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
    三、“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