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学科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学案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学案教学的研究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学案”的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在教学中的“学案”尝试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知识要点:包括学习目的、学习重难点和本课内容简析.通过不长的篇幅,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以及在自学时,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学了这课内容后,可以让自己学到哪些新的知识等等. 
        自学过程:包括复习引入、新课和例题讲解等.根据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不同的引入,引入可以和课本相同,也可以选自课外,但关键要简单易懂,生活化,适合本地的学生.在对公理、概念和定理的内涵的处理上,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运用能力训练: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小结与反馈: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四、“学案”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编写的数学学案难易程度要控制适当,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简单又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断调整;2.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学生如何参与及参与的程度怎么安排;学生在使用学案学习时,教师如何改进先前的教学模式以协调学案教学;3.学生的反馈是否落到实处,同样,教师对反馈的处理是否及时和有效;4.学生在使用学案后是否在学习习惯、方法、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5.通过参与数学学案的编写,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否有提高. 
        五、“学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教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在起步阶段,教师要组编整套“学案”,工作量大,困难多;学生要借助“学案”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可能一时不适应.但经过一阶段实践适应后,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学生在运用自主学习的模式时由“观察模仿阶段”进入了“自我控制阶段”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