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课教学中大学生情商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其吸引力和感染力,也顺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需求。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习总书记讲话中的这些内容与进取、奋斗、拼搏等情商的特征密切联系,因此,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加强情商培养,提高大学生认识自我、管控情绪等能力,培养他们性格开朗乐观、积极与人相处、顽强奋斗、有较强承受和抗挫能力,将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群体之中,从而实现自己、家庭和社会的理想和抱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2 高校德育课教学中大学生情商培养的问题分析
2.1 高等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致德育受重视不够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改革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素质教育被越来越看重,但素质教育体系还远未建立起来,高等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的补充。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忙于应对各种考试,成绩、分数仍是判断学生能力水平的主要尺度和标准,这就导致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占据主要地位,大学德育遇到了“说起来重要,学起来可要可不要的”尴尬境遇,从而直接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德育重视不够,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不足。现阶段,受制于各种条件,即使是德育相关课程的考核也是以考试为主要形式,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考试合格获得相应的学分,学生的思想和言行是否因受到了教育、学习了相关课程而有所感悟或提升,则不被看重。
2.2 高校德育课教学中大学生情商培养的内容较为缺乏
高校德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为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中和可靠接班人,夯实思想基础。高校德育课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但涉及情商培养方面的较为缺乏。具体表现如,高校德育课对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均作了阐述,可是有关管控自身情绪、处理与他人之间关系等有关情商的内容相对缺乏;另外,由于德育课内容较多而课时又有限,导致教师在授课时对情商培养的内容讲解不够,因而不能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和感悟其中的要义;再加上实践教学的相对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