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职业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浅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浅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作者:吴翠华| 打印 | 关闭 ]

(二)学校方面
  1.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服务机制。高校要坚持以学生成才、成长为本,构建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服务机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评估高校办学水平和学校社会声誉的重要指标,就业率不高将会直接影响高校的招生规模。因此,各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首先建立和健全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或就业指导教研室;其次按照毕业生总数1:500规定配齐工作人员,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再次提供充足的经费,保证就业指导工作必要的测试经费、科研经费、调查经费等;最后要提供必要办公场所和设备。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涉及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需要有一批专业化、职业化教师专注于就业指导工作,才能保证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首先,在学校中选拔一批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强的人员组成专业队伍,其次从企业中聘请一批实战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顾问,并定期组织他们学习和培训,鼓励他们取得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格,提高就业指导能力和水平。
  3.开展个性化职业规划指导。根据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特点实行分类、个性化指导,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及早确立择业方向,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就业素质培养和训练。培养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选择能力,尊重学生对职业的选择权,引导学生在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从入学开始,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始终。对于大一学生应结合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环境认知,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学习该专业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以及该职业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定位,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二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邀请知名企业家和校友到校做报告,帮助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及职业的认知,提高适应工作的能力。对于大三的学生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拓宽知识面,考取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掌握求职技能,为择业做好准备,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和竞争力。为大四的学生提供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咨询服务,并加强择业能力和技巧的训练等,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适合个人发展的工作。建立学生成长档案,通过面对面的咨询交流、电话沟通、网络答疑、手机短信及科学的测评等手段,帮助学生分析个人发展及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职业选择、生涯规划、就业政策、创业等方面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
  4.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充分发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向广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请进来,走出去”,积极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及生源较多的省市企业联系,积极筹办毕业生人才供需见面会;与政府和社会等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反馈渠道,最大限度拓宽就业领域;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人力资源供需情况,便于双向选择。
  5.结合专业教学,加强社会实践,提高就业指导效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就业指导有机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并广泛建立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通过亲身体验,查找自身的不足,从而有效地完善自我,以适应职业需求。
  (三)个人方面
  1.树立自主择业观念。高校毕业生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社会需求主动选择职业,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用人单位的选择和家长的安排,高校毕业生应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就业政策并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推介自己。
  2.树立创业就是就业的观念。所谓创业就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罗马不是一天建起来的”,创业是一个复杂、艰辛的历程,大学生在校时就应主动地培养自己的创业素质,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进而享受创业和创新所带来的无穷乐趣。高校毕业生要树立创业就是就业的观念,第一,创业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它并不是名人名家的专利,所创的业虽有大小之分,但本质上是一样的,问题在于我们敢不敢去创;第二,创业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并不是前人把所有的创业机会都占去了,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创业之路,关键是能否具备发现机会的慧眼和把握机会的能力;第三,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创业能力是在书本上学不会的,它只有通过实际去做,才能真正构成自我素质的组成部分。世上没有一个人学会了创业的全部知识再去创业,或者理论成熟了就能获取辉煌的成就。
  3.树立理性的择业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客观存在的,国家的支持与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而个人的努力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这就要求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择业观适应社会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理性的择业观,首先要明确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国家需要第一的观念;树立报效祖国,责无旁贷,从基层做起,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观念;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能够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最终在社会的舞台上有所作为。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