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摘 要】在教学中提倡学以致用,在讲解后,给学生提供全面的上机操作环境,首先,由浅入深地进行演示操作,让学生在上机环境下进行验证,得到感性认识,再进行理论分析,可突破书本知识的束缚,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随后进一步尝试多种解决方案的操作实验,从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主持下,再进行优劣分析,实现协同学习。
【关键词】中职学生 电算化 启发式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培养和造就大批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特别是中等应用型人才成为迫切的任务。然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无论是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实施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影响了这灯人才的培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实际需要,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改革提出几方面的思考。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培养目标再认识,进一步明晰培养定位
会计电算化从内涵上讲,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应该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会计学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从学科上讲,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因此,我们对会计电算化培养的目标,大体上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认识。
一方面,将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是会计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计算机作为一种记账、算账、报账和分析的会计工具,受具体会计工作实务所左右,从属性上看,它属于会计学专业的范畴。
另一方面,从计算机应用这一角度,研究计算朵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应用,会计电算化则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应用的产物,它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它将以其强大的功能特点融会于会计工作中,并将影响着会计理论和实务,将会计学作为一个特殊学科纳入其应用范围,从应用范围来说中,会计电算化可以说是属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范畴。
可见,要进入会计电算化领域,可以从两条途径考虑:一是以学习和研究会计学为出发点,辅之以计算机应用的理论与方法,这种途径适用于在会计学专业中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其优点是会计学专业理论基础较过硬,传统会计实务知识比较丰富,其不足是计算机应用环节相对比较薄弱,难以胜任会计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二是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应用和理论和方法为出发点,辅之以付学的理论与实务知识,其优点是计算机理论基础比较过硬,特别是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应用知识比较丰富,其不足是会计学的理论及实务相对薄弱,难以胜任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
在财政部1994年5月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付电算化事业意见》中提出: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00年力争达到40%~60%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会计核算方面(8个子系统)全面实现电算化,其他单位达10%~30%.第二步,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电算化。文件中还规定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层次和目标,到2000年在城市单位工作的会计人员应有60%~70%接受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应有1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培训,基本掌握会计软件维护的技能,应有5%能够从事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工作的会计电算化高级人才。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就立足于培养掌握扎实会计专业知识,熟悉会计实务操作,懂得会计软件的维护为主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