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职业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中职一年级学生孤独感现状调查研究

中职一年级学生孤独感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郑琼蕾[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神经质倾向越高,即情绪不稳定性越高,则青少年就会表现出越高的孤独感;神经质倾向越低,即情绪越稳定,则青少年孤独体验就会减少。孤独感与外倾性(E)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青少年外向性程度越高,则孤独体验越少,如果内向性程度越高,则孤独体验也就越强烈。这也说明,孤独感表现在性格因素上,外向稳定型的学生表现出较低的孤独体验,外向稳定型学生的性格特征为善领导、无忧虑、活泼、悠闲、易共鸣、健谈、开朗、善交际,这些性格特点使他们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更易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与老师、家长也更加容易沟通,从而适时消除一些孤独体验。而内向不稳定型学生则会体验到更高的孤独感,内向不稳定型表现的性格特征为不善交际、缄默、悲观、严肃、刻板、焦虑、忧郁、喜怒无常,学生这些性格特点使得他们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显得不合群,在与老师和家长交往过程中显得很被动,由此他们体验到了孤独,而悲观的性格特征使青少年对自己的交际能力产生怀疑甚至是失望,以至于对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也产生了质疑的态度,由此造成恶性循环,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孤僻。  5.降低独生子女孤独感的一系列干预措施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两个重要的生活场所,降低学生的孤独感首先还要从这两方面着手。   5.1家庭方面   首先,父母应该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和交流的机会。交谈与爱抚是亲子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我们除了关心孩子日常的生活问题和物质需要外,还要学会采用“今天你感觉怎么样”,“你怎么想呢”,“你今天高兴吗”等问句提问,让青春期的孩子感觉到父母不仅仅只是在生活上给予自己关心和爱护,而且在思想上,父母也是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的,“你怎么想呢”,“你今天高兴吗”等问句也让孩子更有机会表达内心的想法,满足孩子被尊重的得到需要,减少孤独感。   其次,父母在与孩子多交流的同时,也不能一味地、无原则的溺爱。父母应该学会把超量的爱,超量的呵护降降温。家长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要理智一些,不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就是家中唯一宝贝,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求助于家长,无论什么要求应满足。父母在生活上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避免让孩子产生过分的依赖心理。这样,当孩子遇到实际困难和交往障碍时,能够独立解决,或求助同伴,不至于退缩或者依赖家长,在孩子的独立过程中能降低孤独感。   最后,父母还应重视孩子的精神世界,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稳定性。有很多家长会说,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啊,你看吃得多好,穿得多好啊,怎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