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中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简论范仲淹的“忧乐”情怀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的体现

简论范仲淹的“忧乐”情怀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的体现

[作者:胡 芳 陈六一[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对当时的名人贤达影响深远,以至于胡瑗、孙复、石介、李觏等人都是范仲淹门下贤士,与其共同努力转变了世风。 再次,德泽四方,淳化民风。范仲淹一生四次入京为官,四次被贬到地方为官,都忧国忧民,让民众明礼仪知道德,为淳化民风率先垂范。皇祐四年(1052年),他调往颍州途中,不幸病逝,死讯传开,四方志士,无不叹息垂泪,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等都为他写下了感人肺腑的祭文。王安石在《祭范颍州文》中称范仲淹为“一世之师”“名节无疵”。范仲淹历任的泰州、苏州、庆州、邓州等地百姓,还有西北边境归附宋朝的羌人,都感激范仲淹的恩德,自发地为他画像建祠立碑,以供后人瞻仰学习,以便百姓感念其恩德。还有数百羌族首领,不远千里来拜祭他。 参考文献: [1] 李焘.续编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 范国强.范文正公全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 [3]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