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体育课改之改“教学策略”
【摘 要】 本文针对高中学生体质下滑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提出解决办法,那就是改变“教学策略”,并就教改实践中的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进行初略探讨。
【关键词】 改变“策略”;提高兴趣;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近年来,各种测试数据表明,高中学生体质下滑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然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锻炼程度却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面对体育新课改,我们该教什么?怎么教?这是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古希腊教育家普鲁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这就需要我们找准切入点,在改变“教学策略”上多下功夫。
1.教学策略的含义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方案集合。对体育教学来说,有效的教学需要不同的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需要不断予以相应的调控和创新。
2.科学分析学生情况,为制定策略提供依据
在体育课改实践中,要想挖掘学生潜能,必须先冷静地分析学生情况,才能科学地制定教学策略,并在教学中收到实效。
2.1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
体育态度包含学生对体育本身的态度和通过体育而形成的态度问题。学生对体育是好感或无好感、接近或回避,都将对其行动产生重大影响,决定着他对体育的参与兴趣和程度。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无非两种:积极的或是消极的。老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努力保护前者的积极性,改变后者的态度。
纵观消极态度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过度呵护下的温室效应。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子,中国式“6+1”家庭教育模式,让许多小孩从小被过度呵护,不愿吃苦,更害怕劳累,许多学生特别是女生到了中学就更不愿运动了。
繁重文化学习压力带来的惰性。许多学生,被过度地灌输忧患意识,迫于文化学习繁重的压力,常被困题海,几乎没有了活动的时间,小小年纪却一脸沧桑,觉得特别的累,把体育课当成了休息课,几乎懒得动。
替代式教学策略的弊端。体育课陈旧的组织与教法,呆板而缺乏活力的课堂机制,使学生食之无味,不愿主动参与。
学校体育竞技化的影响。过于成人化、竞技化的做法,又使他们望而却步,不敢参与。如此种种,严重影响了学习兴趣,造成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
2.2学生的初始体育能力
初始能力分析是决定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依据,也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础。学生的初始状态分析,包括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运动技能水平、学习情况、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心理准备水平等,教师在了解分析的时候尽量做到全面细致,只有关注学生的初始状态,制定或选择的教学策略才会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3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高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水平,特殊体质人群及女生的生理期等,都应该是老师关注的要件,也是体育课安全预案的内容之一,只有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调整教学策略,激发体育潜能
在准确地把握学生情况之后,教师应积极改变过去那种替代式教学策略,努力引导学生爱上体育,主动参与锻炼。
3.1改变内容搭配,提高学习兴趣
在目前的升学体制下,体育课成绩对高考影响不大,学生学习的外驱力几乎缺失,只有上课的内容本身对学生有吸引力,才能让他们自觉地、主动地上好体育课。在选择内容时,教师应全面把握具有体育文化价值的内容,同时注重时代性和学生自主选择。既要根据大纲要求进行选择,又要了解西方体育教学的现状、经验等,结合所谓“90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兴趣爱好,适当地将一些流行元素引进课堂,同时,让学生自主参与选择,与学生共商教学目标,这样既还学生自由又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创造和谐环境,培养参与意识
《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创设宽松的人文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建造平等的展示平台,提供人人表现的机会,避免把课堂变成少数人的表演场,这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才能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甚至会让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爱上体育课。
3.3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益
单一的练习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厌烦情绪。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法,采取新颖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少身心疲劳。
3.3.1鼓励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课改实践中,要善于突破传统“讲→示→练”的模式的局限,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感受教材,自己揣摩动作要领,甚至让学生自己选择有兴趣的教材自学展示。如花式篮球、现代街舞等教材,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可以布置作业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然后在课堂上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掌握体育健身知识和运动技能。
3.3.2开展合作学习,优化学习效果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认为:“学习中有两样东西最重要,一是自信心,二是与他人合作。”然而“独子”现象造成合作与分享的缺失,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很有必要“两手抓”,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更要强调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讨论、练习、示范,保护与帮助,互相纠正动作,共同研究有效的技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大胆拓展,这样不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3.3.3灵活运用多媒体,激活课堂能量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特点,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学生认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减少教学课时,增加体育课的密度与强度,同时,通过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示范和竞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动作概念和大体育观。
3.3.4科学安排运动负荷,提高学生素质
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体育课运动负荷过小,学生得不到充分锻炼,过大又影响其他学科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对各项练习的量和强度做出比较细致的预计,力求让学生得到必要的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3.4注重评价方式,享受成功体验
科学合理的评价策略,不仅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而且能促进教改不断发展和完善。高中生更在乎深层次的评价。所以,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评价过程中,应根据各阶段教学的特点、评价目的与学生实际,选用合理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实效,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证明自我,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自觉培养自主学习和锻炼的能力。
总之,在高中体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改变教学策略,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立足学生实际和本学科特点,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选择、开发和引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教学,以适应学生体育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从而有效引导学生主动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生体育意识。
【关键词】 改变“策略”;提高兴趣;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近年来,各种测试数据表明,高中学生体质下滑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然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锻炼程度却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面对体育新课改,我们该教什么?怎么教?这是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古希腊教育家普鲁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这就需要我们找准切入点,在改变“教学策略”上多下功夫。
1.教学策略的含义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方案集合。对体育教学来说,有效的教学需要不同的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需要不断予以相应的调控和创新。
2.科学分析学生情况,为制定策略提供依据
在体育课改实践中,要想挖掘学生潜能,必须先冷静地分析学生情况,才能科学地制定教学策略,并在教学中收到实效。
2.1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
体育态度包含学生对体育本身的态度和通过体育而形成的态度问题。学生对体育是好感或无好感、接近或回避,都将对其行动产生重大影响,决定着他对体育的参与兴趣和程度。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无非两种:积极的或是消极的。老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努力保护前者的积极性,改变后者的态度。
纵观消极态度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过度呵护下的温室效应。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子,中国式“6+1”家庭教育模式,让许多小孩从小被过度呵护,不愿吃苦,更害怕劳累,许多学生特别是女生到了中学就更不愿运动了。
繁重文化学习压力带来的惰性。许多学生,被过度地灌输忧患意识,迫于文化学习繁重的压力,常被困题海,几乎没有了活动的时间,小小年纪却一脸沧桑,觉得特别的累,把体育课当成了休息课,几乎懒得动。
替代式教学策略的弊端。体育课陈旧的组织与教法,呆板而缺乏活力的课堂机制,使学生食之无味,不愿主动参与。
学校体育竞技化的影响。过于成人化、竞技化的做法,又使他们望而却步,不敢参与。如此种种,严重影响了学习兴趣,造成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
2.2学生的初始体育能力
初始能力分析是决定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依据,也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础。学生的初始状态分析,包括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运动技能水平、学习情况、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心理准备水平等,教师在了解分析的时候尽量做到全面细致,只有关注学生的初始状态,制定或选择的教学策略才会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3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高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水平,特殊体质人群及女生的生理期等,都应该是老师关注的要件,也是体育课安全预案的内容之一,只有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调整教学策略,激发体育潜能
在准确地把握学生情况之后,教师应积极改变过去那种替代式教学策略,努力引导学生爱上体育,主动参与锻炼。
3.1改变内容搭配,提高学习兴趣
在目前的升学体制下,体育课成绩对高考影响不大,学生学习的外驱力几乎缺失,只有上课的内容本身对学生有吸引力,才能让他们自觉地、主动地上好体育课。在选择内容时,教师应全面把握具有体育文化价值的内容,同时注重时代性和学生自主选择。既要根据大纲要求进行选择,又要了解西方体育教学的现状、经验等,结合所谓“90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兴趣爱好,适当地将一些流行元素引进课堂,同时,让学生自主参与选择,与学生共商教学目标,这样既还学生自由又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创造和谐环境,培养参与意识
《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创设宽松的人文环境,面向全体学生,建造平等的展示平台,提供人人表现的机会,避免把课堂变成少数人的表演场,这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才能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甚至会让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爱上体育课。
3.3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益
单一的练习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厌烦情绪。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法,采取新颖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少身心疲劳。
3.3.1鼓励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课改实践中,要善于突破传统“讲→示→练”的模式的局限,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感受教材,自己揣摩动作要领,甚至让学生自己选择有兴趣的教材自学展示。如花式篮球、现代街舞等教材,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可以布置作业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然后在课堂上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掌握体育健身知识和运动技能。
3.3.2开展合作学习,优化学习效果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认为:“学习中有两样东西最重要,一是自信心,二是与他人合作。”然而“独子”现象造成合作与分享的缺失,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很有必要“两手抓”,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更要强调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讨论、练习、示范,保护与帮助,互相纠正动作,共同研究有效的技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大胆拓展,这样不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3.3.3灵活运用多媒体,激活课堂能量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特点,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学生认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减少教学课时,增加体育课的密度与强度,同时,通过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示范和竞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动作概念和大体育观。
3.3.4科学安排运动负荷,提高学生素质
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体育课运动负荷过小,学生得不到充分锻炼,过大又影响其他学科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对各项练习的量和强度做出比较细致的预计,力求让学生得到必要的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3.4注重评价方式,享受成功体验
科学合理的评价策略,不仅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而且能促进教改不断发展和完善。高中生更在乎深层次的评价。所以,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评价过程中,应根据各阶段教学的特点、评价目的与学生实际,选用合理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评价实效,使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证明自我,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自觉培养自主学习和锻炼的能力。
总之,在高中体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改变教学策略,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中心位置,立足学生实际和本学科特点,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选择、开发和引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教学,以适应学生体育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从而有效引导学生主动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生体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