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们早已提出,基础教育改革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就语文教学而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样,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语文环境和语文教育的影响下,通过学习主体的学习活动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较为稳定的、持久的影响人的语文活动的特征。然而这一概念在广大经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仍然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因此,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面向未来,为新世纪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已迫在眉睫。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何做起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是片面教育,是扼杀人才的。因为,它只重视少数尖子生,却忽略了多数中差生,它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却轻视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注重提高全体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必须认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是全体的全面的教育。
其次,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文讲解分析为基本活动模式,以课文结论和知识传授为基本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充斥教坛,实际上教师是中心,学生是容器,只能跟随老师的思维转,语文“最基本的能力反而被冲淡了”(于漪语)。这种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只把学生培养成了“知识的书橱、书口袋”。它严重制约着语文教学所肩负的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著名语文改革家魏书生的话应成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他说:“语文教学必须‘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为目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这才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唯一出路。”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不是课文,课文仅仅是同任何一份试卷上的阅读材料一样的一篇范文,一个个例而已。在具体教学中,不是因为学什么课文而设定教学目标,而是先定教学目标然后再来选取与之相适应的课文作为范例。事实上,学习语文应该把一学期、一单元、一篇课文所涉及到的听、说、读、写的知识和技能一一地罗列出来,而我们教师则是将这些内容形成系统,将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的方法详细地安排好,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系列化教学。同时让学生明白,语文课不是学课文,而是学知识、学技能、学运用。
第三,要加强学法指导。
发展是学习的结果,没有学习就没有发展,学习是学生的活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学习的最重要的保证。因此,教师要懂得学生学习规律,教师要以指导学法为依据,以此去设计课堂练习或教学,教师只有具备了点拨的能力,才能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例如,语文教师教一篇课文,在泛读时,教给学生自读方法,让他们运用工具书,以旧带新,温故知新,精读时,学生就会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加以点拨,解决疑点、难点。这既培养了学生动托运国脑能力,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总之,教师要教给学生“点金术”,要“授之以渔”。让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他们终身受益。
第四、还要注重课文内容的教学与课外语文活动想结合。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仅靠几册课本和一天一节的语文课是很难时现的。语文教学只有在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下,在学生广泛的阅读中才会产生活力。对于农村中学学生更要加强课外语文阅读的总量,诸如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节目等。如果把学生课外语文学习也纳入语文教学轨道,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大有裨益。因此课外活动这一块绝对不容忽视。
笔者相信,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如果能真正认识到这几点,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那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不再会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