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高中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3. 寻幽探微,拨动敏锐的触角
课文中的一些精妙之处,教师若不注意探究发掘,也很可能被学生忽视,一旦这些地方被挖掘出来,必然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今天我走进这几个洞窟,对着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脑中也是一片惨白。我几乎不会言动,眼前只晃动着那些刷把和铁锤。"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见王道士转过脸来,满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闲人何必喧哗?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余秋雨《道士塔》)。针对上面这段文字,我提了一个问题:四个"惨白"的意思是否相同,这深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体味,结果学生从中悟出了作者深沉的痛苦悲哀和有恨不知向谁发泄的愤懑以及在那个情境中不知该怎样保护珍贵遗产的无耐等复杂的感情。
4. 捕捉灵魂,点燃智慧的火花
课文上随着教材内容的深入探讨和教师对情景的巧妙创设,学生的思想会时时闪出智慧的火花,当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切不可为了完成"预定目标"匆匆而过,而应停下脚步,把这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点燃。
5. 鼓励创见,激发创新的热望
有时,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与教参和老师的认识明显不同。那教师该怎么办呢?首先对学生独创性的见解持鼓励赞许的态度。其次要倾听学生的见解,切不可轻易打断他。学生陈述完之后,可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已取得了一致并且比较正确的结论,教师就不必解答,只需做出肯定大加赞扬即可。如果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或者见解有明显的错误,教师就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让各方不同的意见和证据说完。针对明显的错误,教师就应当把错误点指出来,并且用确凿有力的证据说服学生,不强求学生放弃自己的想法,可让他和老师课后进一步研究。如此学生的思维将更活跃,学习地兴趣将更高,将更富有创造性。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巧妙设计,又要见机行事因势利导;既要有预定目标,又要注重课堂上临时生成的目标。只有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于课堂这个"过程与方法"的集合中,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提高的大舞台,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杨鑫 浅谈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科教文汇.2007,12。
[2]俞慧琴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之我见.中华活页文选,2011,04。
[3]阎岩 幽他一默——让语文课不再枯燥无味.经营管理者,2012,03。
[4]张静 “乐学”是“要学”的前提——谈如何激发农村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文教资料,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