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中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诗意的教学模式素养的课堂表达

诗意的教学模式素养的课堂表达

[作者:刘晓萍 陈六一[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生用算式70×4+60×4去设计多元的题目。例如:“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隧道,分别从隧道的一端同时向中间开凿。第一队每天开凿70米,另一队每天开凿60米,经过4天正好凿通。这条隧道长多少米?”“为了及时完成一批零件,李师傅和张师傅合作了4天刚好完工,李师傅每天加工70个,张师傅每天加工60个。这批零件一共多少个?”……以及这些问题的逆向思考题。视之举一反三。 在“以彼物比此物”中,模糊的地带,内化成了清晰的思维;具象的数学,也就臻于结构化、系统化。 3. 兴:联想意象,从0到1 【案例3:找规律练习】(二年级) 呈现作业,看图3填空:4,7,10,13,( ),( )。学生汇报答案:根本不需要看图,就知道是16,19,因为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3。 不乏老师甚是满意这样的答案,但是思维的品质如果仅停留于此,学生要么只能通过画点、数点来继续后续的图案,要么按照案例中回答的思路,逐步累加才能算出后面图形的点数。无疑,这两种方式都不是有数学素养的表现,尤其是出现大数据时,学生会产生无力感,无法体会数学的深刻美。课堂中笔者喜欢追问:“按照同学们的说法,后一幅图都比前一幅图多3个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逼着学生观察图形,会发现图形呈三个枝丫状,后一幅图的每个枝丫都在前一幅图枝桠的基础上又各长出了一个点,因此后面的点数总比前面相邻的点数多3个1。同时,继续提问学生:“枝丫的生长是不同点,那有不变的地方么?”枝丫在长长,但是每幅图的中心点都只有1个,这时学生就能从容领悟第一幅图的点数是3个1加1,第二幅图的点数是3个2加1,第三幅图的点数是3个3加1…… 在数形结合中,学生合情推理出了每幅图的点数与第几幅图的数量变化关系,这既方便了第十副图,乃至第一百幅图点数的统计,更为二年级学生埋下了函数思想的种子。其实,多与少,举一反三,几乎都是量的加减,而通过“触物以起情”,观察、比较、辨析发展出逻辑推理的素养、函数的思想,则是从0到1的质变。 三、诗意数学课堂的结构 毫无争议,中国诗歌的最高峰是唐诗与宋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与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是唐诗的双子星座;婉约派、豪放派,则令宋词双峰对峙。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语言绚丽多彩,想象瑰丽神奇;现实主义提倡客观的观察生活,并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去精确细腻地描写;而婉约派,其作品比较细腻、含蓄,严守音律;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试图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慷慨激昂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