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 中等教育 > 正文阅读资讯: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特点与教育建议

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特点与教育建议

[作者:5189lw[来源:知源论文网]| 打印 | 关闭 ]
的。在一般情况下,学生首先评估自己的行为表现,并对成功或失败的行为结果做出主观评价。这个评价是依赖于个体已形成的内部标准、志向水平、社会常模等信息而进行的。每个人都有特定的生活经历,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家庭教养、社会地位和性别等条件不同,因而以往曾经出现过的行为结果、归因、期望和情感都可以被重复、改变、放弃或更新,从而形成个体独特的归因方式──与归因有关的信念体系。这个信念体系是对行为结果归因的前提,并影响随后的行为、归因、期望和情感,也影响已有信念体系的维持和改变。所以,对有不同归因倾向的学生应加以区别对待。

学生在学校中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学习,其学习结果主要通过测验、考试、竞赛等活动以分数或等级的形式反映出来。在成功或失败结果出来以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失败后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进一步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造成恶性循环;有的学生则奋起直追,坚持不懈,直到最后成功。许多研究表明,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之间最明显的差别并不是在智力水平上,而是在学习积极性上。他们各自的学习积极性与其对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知觉有密切的联系。

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尽管他们的智力水平正常,但学习成绩却很差,似乎学习上显得无能。事实上,这些学生常常把考试不及格或学习成绩差归因于自己能力低、脑子笨、力不从心。由于这些学生习惯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这种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因而感到自卑,陷入对自身失望的状态,认为自己难以提高学习成绩,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未来成功不抱期望,随之放弃努力。如果偶尔得高分,他们也会觉得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不难理解,这种学生不是真正没有能力,他们表现出来的无能是因其缺乏信心造成的。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学生就会形成关于自己学习成败原因的一系列信念,这些信念反过来又会影响其学习行为。学习好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有能力,只要肯努力就能学习好;学习差的学生认为自己没能力,努力也没用,只好碰碰运气和求得别人帮助,这也是学校中许多“后进生”的症结所在。因此,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归因,不论其正确与否,都影响着自己的行为。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针对学生不同的归因特点区别加以对待。尤其是对“后进生”,教师如果强化他们学习能力低的信念,则只会加深他们的自卑心理和无助感,进一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造成恶性循环。教师如能引导这些学生把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