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村镇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研究
摘要:国家调整和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安徽省村镇银行支付结算现状出发,分析了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运用金融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村镇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支付结算 村镇银行 金融基础设施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试点机构,对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但其机构性质、组建形式决定了该类机构在支付结算方面存有天然弱势。
一、 安徽省村镇银行支付结算模式现状
2008年以来,安徽省村镇银行组建工作进展较快,资产规模快速扩张,资产质量较好,多数机构在开业次年实现盈利。至2013年6月末,安徽省共组建村镇银行42家,所有村镇银行都接入人民币账户管理系统,37家村镇银行通过合肥CCPC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
村镇银行采取发起方式设立,其实际控制权和运作模式主要由其发起人即银行业机构来履行,其结算模式受主发起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都依托母行结算渠道和结算平台进行资金汇划,间接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依托母行的银行卡清算系统,能够发行银行卡。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其分支机构集中设立在省会或经济发达城市,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要在县城及以下,难以依托发起行的网点优势,这类村镇银行大都选择当地国有商业银行办理结算,银行卡发卡和网上银行等业务受限。地方性银行机构由于本身结算就是借助他行,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除大小额支付系统通过母行间接加入外,对银行卡、网络无实质性安排。外资银行业机构设立村镇银行没有利用间接方式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更没有利用兄弟行的银行卡系统和网上银行系统,其结算业务种类仅限转汇、现金等。
二、村镇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存在的难点
(一)申请直接加入支付系统难
从技术角度看,以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支付系统必须开发使用与支付系统对接的接口软件,而接口软件开发使用及后续维护成本较高,硬件设施、技术力量、软件网络、风险控制、费用支付均达不到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接入标准。从管理角度看,支付系统对直接参与者资金清算业务提出了较高的管理要求,尤其是清算差额资金、查询查复业务处理等,村镇银行内控管理方面目前还难以达到这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