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财政政策取向与税制改革
低。当然中长期美元的走低可能是一个趋势。一般的分析判断认为美国现在经济复苏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中国如果说外部不出现特别重大的意外事件,我们自己运行的不确定性是在减少的。我们也已经有宏观调控方面比较多的经验积累。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建立市场经济框架,从小平同志南巡开始,宏观调控越来越有把握地,不会出现指导思想重大失误。我们的调控更多的是顺应经济运行的自然节律约束,有相对高涨,有相对低迷的交替。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93、94年迅速出现经济热潮,增长速度很高,CPI当时在94年是24提高至24%,一直演变到97年,差不多五年的高涨阶段;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来临,表现为中国经济往下坠的时候是,在98年一季度以后,我们开始进入一个相对低迷期;98年一直演变到03年的非典冲击,那个阶段国民经济运行“七上八下”,也是大概五年的时间;而成功抵御非典之后,03年全年GDP增长速度站到两位数,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相对高涨的阶段;从04、05、06、07年一直演变到08年上半年,都是按照这个状态运行,到07年的时候,CPI升到了8%,增长速度达到了13%,中央当时非常强调“两防”,是要往下压经济的热度。但是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在中国的负面影响明显表现出来,到了秋天之后,经过紧锣密鼓的一段研讨,中央下了决心,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宣布政策转型,进入宏观两大政策同时扩张的“双松”框架,以应对运行中新的相对低迷期。
但是这次相对低迷期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我们就再次进入相对高涨期。这个高涨期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变故的话,总体上会走三五年。目前很粗线条地往前看,货币政策在加息通道上保持它的基本形态,财政政策目前仍然还带有扩张性的“积极”特征并会审慎处理它的“淡出”和转型。为什么财政政策还要积极,为什么要在双松后,不一下子变成双紧而变化为一松一紧?基本的理由可以列举四条:
一个是四万亿元的政府投资项目需要后续的配套资金的投入。四万亿里的项目大概有15,000亿是铁路、公路、机场、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有1万亿是灾后重建,还有4,800亿是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安居工程建设等等。以棚户区改造作为一个例子,来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续资金要求:棚户区改造搞完以后,低收入阶层的这些家庭住进了多层的楼房,其后会马上产生一个投资需要,就是这个社区乃至整个地方政府辖区、整个城市内,供热供暖体系要升级换
中国如果说外部不出现特别重大的意外事件,我们自己运行的不确定性是在减少的。我们也已经有宏观调控方面比较多的经验积累。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建立市场经济框架,从小平同志南巡开始,宏观调控越来越有把握地,不会出现指导思想重大失误。我们的调控更多的是顺应经济运行的自然节律约束,有相对高涨,有相对低迷的交替。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93、94年迅速出现经济热潮,增长速度很高,CPI当时在94年是24提高至24%,一直演变到97年,差不多五年的高涨阶段;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来临,表现为中国经济往下坠的时候是,在98年一季度以后,我们开始进入一个相对低迷期;98年一直演变到03年的非典冲击,那个阶段国民经济运行“七上八下”,也是大概五年的时间;而成功抵御非典之后,03年全年GDP增长速度站到两位数,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相对高涨的阶段;从04、05、06、07年一直演变到08年上半年,都是按照这个状态运行,到07年的时候,CPI升到了8%,增长速度达到了13%,中央当时非常强调“两防”,是要往下压经济的热度。但是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在中国的负面影响明显表现出来,到了秋天之后,经过紧锣密鼓的一段研讨,中央下了决心,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宣布政策转型,进入宏观两大政策同时扩张的“双松”框架,以应对运行中新的相对低迷期。
但是这次相对低迷期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我们就再次进入相对高涨期。这个高涨期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变故的话,总体上会走三五年。目前很粗线条地往前看,货币政策在加息通道上保持它的基本形态,财政政策目前仍然还带有扩张性的“积极”特征并会审慎处理它的“淡出”和转型。为什么财政政策还要积极,为什么要在双松后,不一下子变成双紧而变化为一松一紧?基本的理由可以列举四条:
一个是四万亿元的政府投资项目需要后续的配套资金的投入。四万亿里的项目大概有15,000亿是铁路、公路、机场、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有1万亿是灾后重建,还有4,800亿是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安居工程建设等等。以棚户区改造作为一个例子,来看看会产生什么样的后续资金要求:棚户区改造搞完以后,低收入阶层的这些家庭住进了多层的楼房,其后会马上产生一个投资需要,就是这个社区乃至整个地方政府辖区、整个城市内,供热供暖体系要升级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