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安徽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对策
摘要:本文从安徽省农产品流通现状入手,分析影响农产品流通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流通体系;流通主体;流通业态
安徽是我国中部的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4,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保持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历来是全省上下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但是,安徽省农产品流通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何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提升“861”行动计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徽农产品流通现状
1、农民的市场流通意识缺乏。在安徽广大的农村,农民一直以来是重生产、轻流通,他们只关注生产环节,关注种子、化肥、播种和收割,对于流通很少关注,在他们看来,销售不应该是自己来做的工作.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有人来采购,而价格也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这样的传统意识直接导致了农民在进行完生产活动后要受制于流通渠道的主导者,最终的结果是,往往到农村收购粮食的主体压低农产品的价格并且提高收购的苛刻条件,这样农民辛苦种植的粮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如何转变农民意识,让他们能够既重视生产,也重视流通,是改变流通现状的前提。
2、市场主体整体素质不高。近年来,安徽省农产品市场的繁荣转移了一大批农业劳动力进入流通领域,形成了农民经纪人、运销专户、中介流通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城镇职业零售商贩以及季节性、临时性的农****销队伍组成的市场流通大军。但是,当前除加工企业和中介组织外,对农产品流通主体的组织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有的地方开始对农民经纪人队伍进行培训、登记,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广大农民又是一个受传统观念影响最深、受教育程度最低的社会群体,流通主体总体上素质不高,他们较为普遍地缺乏流通经验和现代商业知识,依赖其现有的存量知识和经验是无法完成农村产业升级和流通现代化历史重任的。安徽省流通管理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市场执法人员未受过高等专业教育,无论是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都有待加强。
3、流通产品加工深度差距较大。安徽省的农产品深加工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是产品的加工深度低,产业链短。目前,安徽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但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的利润仅占全国农副产品加工业利润总额的1.6%,2010年安徽省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约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