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发展观的比较和启示
一般地说,发展观是指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目标和手段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如果说
发展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那么发展观就是探讨发展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界和实践者对发展问题的不同理解往往源于发展观的差异。从思想承继的角度讲
,经济思想史中存在着三种影响较大的发展观,即增长的发展观、可持续的发展观和
自由的发展观。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评述三种发展观并比较其特征,进而揭示发展
观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作用。
一、增长的发展观及其基本特征
发展观最早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斯密在《国富论》中不仅说
明了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国民财富的自然增长,而且探讨了国民财富的来源——增
加资本的数量、改善资本的用途以及提高分工的程度。其中,斯密将分工看作是国民
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相应的政策措施就是坚持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正是因为
如此,“亚当·斯密所谓的‘财富的自然增进’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发展经挤学’
”(刘易斯,1990)。不难看出,亚当·斯密将经济发展理解为一个通过自由市场来
有效配置资源进而实现财富增长的过程,这可以看作是发展观、特别是增长发展观形
成的最初阶段。
由于亚当·斯密将财富增长看成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因此其后针对经济增长的理
论探讨成为经济学界的一个核心论题。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现代经济增长理
论起始于哈罗德(Harrod)和多玛(Domar)提出的资本积累模型,此后对经济增长
理论的探讨基本上是沿着两条线索进行的:一是以索罗(Solow)、阿罗(Arrow)、
乌扎华(Uzawa)、罗默(Romer)、卢卡斯(Lucas)等人为代表,他们在反思哈—
多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能够满足一般均衡条件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二是
以纳尔逊、温特、杨小凯、黄有光等人为代表,他们出于对新古典分析框架的系统性
反思,以演化经济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所谓的演化经济增长理论。在发展经济学的演变
历程中,20世纪40~69年代,结构主义经济学家刘易斯、缪尔达尔、纳克斯等人认为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是经济系统中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市场力量难以迅速地调整
二元经济结构,因此就要通过国家计划筹集资金以推进工业化,即所谓的“工业化”
、“资本化”、“计划化”。20世纪60~70年代,鲍尔、迈英特、舒尔茨等人试图在
新古典主义的框架内解释发展经济学,新古典发展经济学反对国家干预,指出经济发
展的关键是实行自由贸易、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
综上所述,增长的发展观认为:
1.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国民财富的持续性增长,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一个财富不
断增长的过程,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
2.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以采用不同的增长模式:
例如可以采用国家干预主义以实现赶超型发展,也可以采用市场自由主义以促进演化
型发展。
3.对于经济发展的度量可以使用经济增长的指标来直接加以测度,例如GDP、GNP
或者人均GDP和人均GNP,而无须考虑其他的经济变量。客观地说,增长的发展观强调
财富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点对于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
极意义,特别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增加物质财富是维护人类生存的第一要
义。但是它将经济发展的内涵局限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其结果就可能忽略掉经济发展
的其他内容,激励人们为了增加物质财富而损害其他效用,例如环境的破坏和自由的
丧失,从而导致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的情况。这实际上为其他发展观弥补增长的
发展观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可持续的发展观及其基本特征
增长的发展观诱发了人们以牺牲其他效用为代价而单纯地追求财富增长,其导致
的不良后果在20世纪下半期逐渐显露出来,例如(增长的极限)较早地对增长所产生
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予以关注,指出此类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
境问题,而是影响到生态和社会的综合问题。在对增长的发展观进行系统性反思的背
景下,可持续的发展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对可持续发展观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是
布伦特兰委员会发表的《我们的共同未来》,该报告不仅定义了可持续发展——发展
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又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而且较为系
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即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质量性、时序性
和发展性。
上述理解意味着可持续发展观直接回应着增长发展观的重要缺陷,是对增长发展
观的必要修正和补充。如果说增长强调的是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它是一种物理上的
数量型扩展,其核心理念是把经济看作是不依赖外部环境的孤立系统,那么可持续发
展则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分
配的改善等内容,因此它是一种超越增长的发展,是一种质量上、功能上的改善,其
核心理念是强调经济是外部的有限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可以
概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