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O体制下的边境贸易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
思路和政策都有很大的不同[4J,而历史和现实的纠葛造成了合作的复杂性。因此,东北地区在与东北亚各国合作中,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不仅要采取双边合作,也要有诸边和多边合作;不仅要有国家的整体安排,还要有各省的分别参与;既要有边境贸易的低层次合作,又要有区域一体化的高层次规划。通过重点区域和边界贸易为起点,层层推进、不断深化,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 (l)重视儿个点。要以现有的边境口岸对口贸易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家给予边境贸易的优惠政策。选择近邻、目_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地区建立跨国经济区,如环渤海经济区,图们江地区,环日本海经济区和中、蒙、俄、朝沿边经济合作地带的合作。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过程中,这些地带经济合作的范围比较小,决策相对简单,并目_是由东北三省不同的省份参与,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利于调动各个省份的积极性,同时也应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东北三省与这一区域参与国家的紧密合作关系。(发展两条线。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发展进程来看,相邻两国或两国问部分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是实现区域性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先行地域。要抓住当前有基础有影响也有能力发展的双边和诸边合作,建立较高层次的边境合作方式,这两条线主要是中日韩经贸合作和中俄经贸合作。作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大国,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在东北亚一体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中日韩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核心既有利于实现三国问的平衡(韩国在中日问的独特作用),也有利于处理同本地区政治、经济关系紧密的域外大国一美国的关系以及日朝、韩朝、日俄矛盾等。三个国家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上签署发表了((+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鉴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与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的互动性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可以考虑把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建立在“1}+3”机制内L 5J,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多层次目标的实现。中俄在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使得两国互为市场,潜在容量巨大,这是发展中俄经济合作的基础和客观要求,因此双方要积极探索创办“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等形式的合作方式,借助上海合作组织提供的政治和安全机制,率先在消除壁垒、减免税费、简化通关手续等方面进行尝试,从区域范围、合作领域、一体化程度等方面走在东北亚一体化进程中的前列。( 3)连成一大片。以稳步扩大中日韩合作规模为核心,把中俄边贸合作作为重要内容,不断加强与俄日韩朝蒙等域内国家的双边关系,逐步把参与范围扩大到整个东北亚,全面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当前,东北亚地区的GDP已经占到世界的20'/0,如果在东北亚形成自由贸易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提升,合作的内涵和外延将稳步扩大,并将以经济为先导相机向政治安全领域扩展,从而使东北亚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三极,并逐步向联盟化方向发展。 2积极发挥中国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为国内现代化建设和振兴东北战略创造良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环境。区域一体化的建设中必须有核心,虽然日本在区域合作的态度上有了重要转变,但由于日本对历史问题,以及与相邻国家在领土上的争端使其很难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推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并非都是由经济实力决定地位的,在欧共体中虽然英国的国家实力显着,但由于长期跟随美国的对外政策,以及其对欧盟的态度,而使法德轴心在欧洲一体化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在东北亚一体化过程中,中国要有所作为,必须积极主动推进东北亚一体化进程。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中国具有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与俄罗斯签署了((+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渔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朝鲜、蒙古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与日本、韩国经济关系紧密,虽然关系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并目_还时常会受到干扰,但总体上处于有利位置,特别是朝核问题使中国在东北亚乃至世界舞台上的大国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东北亚事务中有所作为,可以借助积极推动和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式来进行,既不与日本抢夺主导权,又要扩大我在东北亚的回旋余地和主动地位。通过经济一体化建设,使东北亚这个目前政治上最敏感的地区相互融合发展,以经促政。另外,通过建立制度和谈判框架,可以为解决“朝核”等敏感问题提供一个对话的平台,有利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同样,东北亚的稳定和安全也有利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层次发展。 3加大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东北亚一体化进程加快发展。边境贸易只是起步阶段,要为较高层次的合作积累经验,必然要依靠中央政府的支持,这样才会使边境贸易有持久的动力。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黑龙江地区近年来的边境贸易的起伏就是一个例了。中央政府需要从资金、项目和人才等国内政策层面予以支持,同时要利用当前多边贸易谈判受阻,各国重视区域贸易协定在本国对外经济中的作用这一趋势,在外交、外贸等不同领域推动东北三省在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以对外贸易法为指导,制定立法层次高、调整范围全、适用各区域边境的法规或条例,形成既有权威性、统一性,又具灵活性、适应性的边境法律法规体系。 一些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边境区地方基层都远离中央政府,对资金和政策的等靠、要只能延误时机。上莱茵边境区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就是边境区地方之问不断努力、交往、疏通和合作的结果。在法律条文尚未成立前,上莱茵地区也做了大量的地方准备工作,如对区域摸底调查她方立法、组织协会、出版刊物、对外宣传、寻找突破口、游说政府和国际组织等[}l所以,实现边境区合作地方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质上推动互相的合作。东北三省为吸引外资在自身权限内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目前要进一步改善和治理投资环境,推进法治化建设。同时也要加快地方政府的体制创新,包括取消行业垄断、对外开放一些原来的限制性行业,为参与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外国企业提供商业机会,进一步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投资。不同类型地区之问的相互交流,必须有一个中介机构来协调,联络各方利益,融洽边境各方的合作,这种中介的职能往往是边境区合作成功的关键。因此,东北地区可以组建多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的论坛组织或协调机构,这些合作形式既可以是政府问的,也可以是非政府机构,还可以是半官半民的灵活多样的形式,这都是通过地方努力实现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向和要求。
Tags:
内容搜索
推荐论文
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