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的报关推导步骤及实例分析
保税加工货物又称为加工贸易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具体包括进口的料件和出口的成品(半成品),它遵循 “两头在外”货物基本流动原则:料件由境外流向境内,成品由境内流向境外。上述两种流动方向的报关属于保税加工货物报关的正常情况,报关单的“贸易方式”和“征免性质”两个栏目均填制“来料加工/进料对口”,其报关操作相对比较容易。但在实际工作中,保税加工货物涉及的情况错综复杂,货物流动方向也呈显千姿百态,它们并非沿循保税加工货物基本流动原则,报关单位或报关员屡次遭遇保税加工货物“违反”基本流动原则“非正常情况”报关的困扰,这不仅催生了较高的报关差错率和较低的通关效率,同时也给报关单位、进出口单位以及报关员造成了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正视保税加工货物“非正常”情况的报关规范,探索灵活有效的处理技巧,是解决保税加工货物报关实践工作中所面临困境的必然之举。
一、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的界定和形成路径
基于对上述困境的思考,保税加工货物可依据货物流动方向是否遵循基本原则分为正常流动和非正常流动。正常流动的保税加工货物包括两类:境外流向境内的料件和境内流向境外的成品或半成品。除此之外均属于非正常流动的保税加工货物。由于非正常流动保税加工货物涉及的情况种类繁多,本着“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处理原则,笔者引入有机化学中的“衍生物”这一概念来界定所有非正常流动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在有机化学中是指母体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形成的化合物,称为该母体化合物的衍生物。借鉴“衍生物”的蕴意,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是指保税加工货物母体(料件或成品/半成品)因 “违反”正常流动原则,经过非正常流动而“转变“成的货物(即保税加工货物母体的衍生物)。
根据货物的保税监管特征是否发生改变,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具备保税加工货物基本特征的保税加工货物;二是不具备保税加工货物基本特征的非保税加工货物。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报关包括实际进出境报关和非实际进出境报关。其中,实际进出境报关来源于两种流动:境内区外(QW)与境外(JW)之间(这里的“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海关实施封闭监管保税监管区域和场所,如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境内区内(QN)与境外(JW)之间的流动;非实际进出境报关关涉三种流动:境内区外(QW)与境内区外(QW)之间、境内区外(QW)与境内区内(QN)之间、境内区内(QN)与境内区内(QN) 之间的流动。按照不同保税加工货物母体(是料件还是成品/半成品),以其“非正常”流动方向为一级分类依据,以保税加工货物处理方式为二级分类标准,可清晰地探寻出不同类型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的形成路径及对应的报关单“贸易方式(监管方式)”栏目内容(如表1、表2所示)。 [论文网]
二、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报关的推导步骤
基于对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蕴意的解读和形成路径的探析,复杂纷纭的保税加工货物报关可依据是否形成“衍生物”简单地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正常情况下料件进口报关和成品出口报关,即保税加工货物报关,二是非正常情况的报关,即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的报关。其中,保税加工货物报关手续属于最基本的报关工作,正常情况下可被妥当处理,而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的报关却因情况不一、处理方式多样而容易产生混乱,成为影响报关工作效率和准确率的顽疾。正所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因此,通过“衍生物”概念的成功借鉴,在全面分析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形成的诸多路径基础上,梳理各种路径所遵循的共同规律,并据此勾勒出处理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报关的思维导图,有助于掌握能够灵活、快速应对保税加工货物变化多端报关情形的技巧。保税加工货物报关涉及的情境虽多种多样,但在实际报关工作中,只要遵循以下推导步骤并做出其恰当地分析,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步,鉴别保税加工货物报关的类型。保税加工货物报关类型包括正常情况的保税加工货物报关和非正常情况的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报关。在明确货物母体是料件还是成品的基础上,根据货物的流动方向,判断是否遵循“基本流动原则”(基本流动专指“料件由境外流向境内,成品则由境内流向境外”的流动),从而推出报关的类型“是保税加工货物报关还是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报关”。如果属于正常情况的保税加工货物报关,即可泰然处之地按照保税加工货物最基本的报关规范迅速完成申报工作;如果属于非正常情况的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报关,则需进入第二步的思考。
第二步,判断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报关的类型。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报关的类型包括实际进出境报关和非实际进出境报关两种。以货物是否实际进出关境为依据,弄清当前的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的报关类型。若确定为实际进出境报关,即可以表1为依据,综合货物母体类型、货物流动方向、货物处理方式(退运/退换)三方面的信息,按图索骥地判断出报关单“贸易方式”栏目的内容,随后可根据“贸易方式”与“征免性质”的对应关系判断出“征免性质”栏目 。只要能够确保报关单“贸易方式、征免性质”这两个核心栏目的准确,其他栏目也将水到渠成地完成推导。若确定为非实际进出境报关,则以表2为参考依据进入第三步的分析。
第三步,辨别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是否涉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货物流动方向为依据,检查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是否进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如果货物未涉及进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而是境内区外不同企业之间的货物流动,接下来弄清保税货物母体的处理方式属于放弃、内销、销毁、结转(深加工结转)中的哪一种,由据此即可判断出“贸易方式”的类型(详情见表2);如果货物关涉进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则继续以表2为参考依据完成第四步的推导。
第四步,鉴别进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具体类型。进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类型包括境内区外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流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流动两种。若属于境内区外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流动,结合处理方式(退运/退换),即可推出报关单“贸易方式”等栏目的具体内容;若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的流转,则报关单“贸易方式”栏目立即确定为“保税间货物”,随后完成在其他栏目信息的推导。
上述保税加工货物的报关推导和分析步骤共有四个环节,内容看似繁多但却环环相扣,只要能领悟其清晰的思想脉络,无论遭遇多么复杂的挑战,都能迅速地“拨开层层迷雾 ”、“柳暗花明又一村”地找到解决方案。
三、保税加工货物“衍生物”报关的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