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合并抵销规律探析
内部交易损益抵销处理。P公司个别报表已计提折旧200万元,而基于集团立场应提折旧800÷5=160(万元),两者差额200÷5=40(万元)。对此,合并抵销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折旧 40
贷:管理费用——折旧费 40
(3)减值准备的抵销处理。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在计提本期固定资产折旧后进行,因此减值准备计提不影响本期折旧。期末,个别报表固定资产净值为1 000×4÷5=800(万元),高于可变现净值700万元,为此P公司应计提减值准备100万元。
在合并报表层面,编制内部交易与固定资产原价两笔抵销分录(后续不再重复)后,合并工作底稿中固定资产净值为:个别报表的(1 000-200-100)-两笔分录的(200-40)=540(万元),已小于可变现净值700-540=160(万元);因此,要对P公司个别报表所计提的减值准备100万元全额冲销: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0
3.S公司2×14年期末,完成固定资产原价内部交易损益的抵销后,有如下处理。
(1)折旧额的抵销处理。P公司本年个别报表应提折旧(1 000-200-100)÷4=175(万元),与集团立场的800÷5=160(万元),相差15万元;考虑到期初40万元后,则抵销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折旧 55
贷:管理费用——折旧费 15
未分配利润——期初 40
(2)减值准备的抵销处理。P公司个别报表层面,固定资产余额为(1 000-200-
100-175)=525(万元),低于其可变现净值600万元;但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CAS 8)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因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处理较存货跌价准备要稍许简单,只涉及到连续计提时减值准备持续处理。
而在集团立场,固定资产净值为800×3÷5=480(万元),远低于可变现净值600万元。因为合并报表之前并不存在计提的减值准备,故需对P公司上年度减值准备对合并报表的影响全额冲销。因此,需要重复上年抵销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0
贷:未分配利润——期初 100
4.在2×15—2×17年各个会计期间的合并抵销分录中,对内部交易损益与固定资
借:固定资产——折旧 40
贷:管理费用——折旧费 40
(3)减值准备的抵销处理。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在计提本期固定资产折旧后进行,因此减值准备计提不影响本期折旧。期末,个别报表固定资产净值为1 000×4÷5=800(万元),高于可变现净值700万元,为此P公司应计提减值准备100万元。
在合并报表层面,编制内部交易与固定资产原价两笔抵销分录(后续不再重复)后,合并工作底稿中固定资产净值为:个别报表的(1 000-200-100)-两笔分录的(200-40)=540(万元),已小于可变现净值700-540=160(万元);因此,要对P公司个别报表所计提的减值准备100万元全额冲销: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0
3.S公司2×14年期末,完成固定资产原价内部交易损益的抵销后,有如下处理。
(1)折旧额的抵销处理。P公司本年个别报表应提折旧(1 000-200-100)÷4=175(万元),与集团立场的800÷5=160(万元),相差15万元;考虑到期初40万元后,则抵销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折旧 55
贷:管理费用——折旧费 15
未分配利润——期初 40
(2)减值准备的抵销处理。P公司个别报表层面,固定资产余额为(1 000-200-
100-175)=525(万元),低于其可变现净值600万元;但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CAS 8)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因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处理较存货跌价准备要稍许简单,只涉及到连续计提时减值准备持续处理。
而在集团立场,固定资产净值为800×3÷5=480(万元),远低于可变现净值600万元。因为合并报表之前并不存在计提的减值准备,故需对P公司上年度减值准备对合并报表的影响全额冲销。因此,需要重复上年抵销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0
贷:未分配利润——期初 100
4.在2×15—2×17年各个会计期间的合并抵销分录中,对内部交易损益与固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