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平台公司是特定条件下进行政府投融资的有效模式,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仍可发挥重要作用,但由此带来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对京津冀区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探索合理的改进措施和转型路径就具有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经济新常态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影响的研究
许珂等[1]认为经济新常态压缩了政府融资空间,并使政府投资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存在资金来源与用途不匹配即“借短放长”的问题,提出要建立债务依存度等监控指标体系,加强预警使风险可控。陈硕颖等[2]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社会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实体经济投资缺乏亮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无序膨胀的问题,而PPP模式恰好可以激发社会创新,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抓手和载体。
(二)关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思考和建议
赵放等[3]选取GDP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固定资产投资额、劳动力要素投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投资额作为解释变量,选取财政收入支出金额和登记城镇失业率作为控制变量,评价了吉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风险,因此需要对平台公司融资渠道和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关注。姜宏青等[4]认为PPP模式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顺利转型开拓了新思路,然而由于理念认识片面、法规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存在“黑箱”等原因导致一些“假PPP运作,真平台运转”现象的出现,将地方政府债务隐性化,实则加大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毛晖等[5]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模大、压力大且增长迅速、风险突出,指出应当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妥善处理存量债务,放宽其债券发行限制,制止地方政府变相担保,从而逐步缓释债务风险,实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顺利转型。胡恒松等[6]建立并运用中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15个省份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了评价,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以及平台转型的不同程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三)关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研究和论述
刘红忠等[7]根据2009—2015年间800多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数据,构建了结构敏感性模型,对平台公司债务期限的敏感性及其错配状况进行了检验,认为平台公司的投资项目过于依赖短期借款,存在明显的期限错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经济新常态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影响的研究
许珂等[1]认为经济新常态压缩了政府融资空间,并使政府投资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存在资金来源与用途不匹配即“借短放长”的问题,提出要建立债务依存度等监控指标体系,加强预警使风险可控。陈硕颖等[2]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社会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实体经济投资缺乏亮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无序膨胀的问题,而PPP模式恰好可以激发社会创新,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抓手和载体。
(二)关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的思考和建议
赵放等[3]选取GDP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固定资产投资额、劳动力要素投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投资额作为解释变量,选取财政收入支出金额和登记城镇失业率作为控制变量,评价了吉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风险,因此需要对平台公司融资渠道和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关注。姜宏青等[4]认为PPP模式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顺利转型开拓了新思路,然而由于理念认识片面、法规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存在“黑箱”等原因导致一些“假PPP运作,真平台运转”现象的出现,将地方政府债务隐性化,实则加大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毛晖等[5]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模大、压力大且增长迅速、风险突出,指出应当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妥善处理存量债务,放宽其债券发行限制,制止地方政府变相担保,从而逐步缓释债务风险,实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顺利转型。胡恒松等[6]建立并运用中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15个省份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了评价,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以及平台转型的不同程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三)关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研究和论述
刘红忠等[7]根据2009—2015年间800多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数据,构建了结构敏感性模型,对平台公司债务期限的敏感性及其错配状况进行了检验,认为平台公司的投资项目过于依赖短期借款,存在明显的期限错
Tags:
上一篇:试论内部审计准则及准则制定下一篇:基于DEA模型的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