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票据池财务管理实践探索
意愿低,难以形成规模票据池。
2. 应付票据不能及时清理。
企业成功开通并接收后,有时会由于人员不熟悉后续操作或者大意而造成整个业务链断裂。如经常会出现票据过期没有签收,或签收后迟迟不提示付款的情况,造成出票企业的应付票据不能及时清理。而在票据的反复背书过程中,原出票方已经无法与现有持票人取得联系,从而通知对方及时处理。应付票据属于短期负债,应当即时清理。如果由于信息不畅通,对方没有及时操作而造成重新出票,账务反复处理,属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3. 集团内部单位间采用承兑汇票结算。
这是博弈论中“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的表现。大型集团具有成熟的产业链,会存在业务上下游的关系。如某集团旗下A 企业是B 企业的供应商,B 企业是C 企业的供应商。集团下属企业间若用承兑汇票结算都会产生财务成本,让银行获益。这种行为对整个集团不经济,但是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很有可能会采用这种方式结算。这样不仅会向银行让渡一部分利益,而且对产业链下游的企业很不利。久而久之,产业链下游的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对于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产生不良影响。
三、票据池建设对策
票据池建设对于大多数企业是一个新的课题。充分利用票据池的效用并且防范其风险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要建章立制,完善这一空白领域的制度流程建设,并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发挥效用;二要借力使力,借助财务公司平台开展业务,发挥财务公司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力;三要打通环节,将票据池中的汇票流通起来,这不仅需要沟通技巧、专业知识,还要有配套的金融服务;四要信息化建设,只有信息化建设跟上步伐,才能实现票据池信息的可视化全寿命周期管理。
1. 建立规章制度。
对于票据池建设中的问题及风险防控,要通过内部的建章立制进行规范。如防范交易风险,设置内部控制机制;什么交易背景下可以给对方开具汇票,供应商的范围如何限定,票据的期限等;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票据的实时管控,监控票据的状态并且及时跟进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如何把票据和现金支付在预算中结合起来等。具体可以把制度建设完善划分为:预算制度、会计基础工作、票据内部控制风险防控。
预算制度,要把票据纳入预算管理的范畴。预算无法预见票据的接收流入,但可以通过对现有票据的信息统计来安排票据的流出(开具、背书转让)及到期兑付资金。通过预算有计划地盘活票据,达到提高票据利用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涉及确定票据开具的范围,以及票据额占总体支付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