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政资金分配后创建“全”方位实时监管体系成效
摘要:本文介绍了财政资金分配后,针对目前财政部门关于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以深圳市光明新区为例,剖析通过搭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信息化管理平台,创建全方位实时监管体系的成效,使光明财政可以利用全口径数据实时分析核算等,从而深化财政改革,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关键词:财政管理;实时监管;全口径核算;精细化管理;内部控制;防控廉政风险
财政乃庶政之母,邦国之本。中央及地方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财政管理工作,而财政资金支出预算执行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预算规范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中央重大决策及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然而当前,财政部门在财政资金分配后,对于资金监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数据来源单一,缺乏全面性
目前,财政部门只能通过国库支付管理系统,得到“指标”预算支付进度的实时数据,因此无法全面监管单位自有账户资金等使用流向、资金结余状况等财务数据。就预算单位领导而言,单位自有资金银行存款历年结余是其重点关心之一。因为零余额账户对于基层预算单位而言,是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用于办理预算资金支付清算的账户, 其日终、月终、年终余额在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后结零,它只是办理预算资金支付清算的一个过渡性账户。财政部门要获得单位自有资金银行存款历年结余这一数据,则必须对单位账务进行手动分析。另外,国库支付管理系统未将财政部门与核算单位及审计部门衔接,导致财务数据来源单一,无法全面实时有效地分析预算单位财务数据,更无法全面反映各预算单位的总体收支情况。这样极大地影响了财政支出及预算执行进度,不利于财政进行“全口径”数据分析,不利于财政相关工作展开,更不利于对财政资金的全面监管。
二、数据反馈滞后,缺乏实时性
财政部门及预算单位财务内控意识薄弱,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相对落后,功能不够完善,信息化水平较低,不具备实时出具各类财务报表的功能。财务数据均由财务人员根据相关“静态”数据加工整理而成,财政部门只能事后“静态”分析核算。同时,“静态”数据也导致预算单位支付进度慢,预算单位领导不能及时了解单位财务情况,无法根据各指标结余情况,实时准确地安排项目进度,存在项目指标超支及年底突击花钱等不合理现象。财务数据滞后性的窘况,极易误导财政政策的导向,无法保证数据的实时性,不利于对财政资金的实时监管。
三、数据人工制成,缺乏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