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审计关系的文献综述
摘要: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而审计是对资料证据的搜集及分析,以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然后就资料及一般公认准则之间的相关程度作出结论及报告。总的来说,两者的关系为:内部控制的完善有助于审计活动的顺利进行,推动审计活动的高质高效;审计活动的有效开展亦能够促进其自身业务的完善,改革内部控制建设中的漏洞和不足。近几年来,国内外在内部控制与审计关系的研究到底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从本篇文献综述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内部控制 审计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道格拉斯·R·卡迈克尔、约翰·J·威林翰、卡罗·A·沙勒在《审计概念与方法——现实理论与实务指南》中指出: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结构以规划审计工作,它是决策审计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依据。这表明内部控制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当内部控制严重缺陷或者失效时,公司就可能求助外部审计。有很多的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Raghunandan&Rama(2006)的研究结果显示,2004年披露实质性漏洞的公司比没有类似披露的公司审计费用高出43%。Ranieta1(2008)的研究也表明审计费用与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关。Ettredge,Chan,&Sun(2006)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对审计报告延迟的影响。他们发现,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的存在与审计延迟相关,若公司在人事、职责分工和结算过程中存在缺陷,则往往会经历较长的延迟。Ettredge,Heintz&Chan(2006)的研究表明,收到注册会计师有关实质性漏洞反对意见报告的公司更可能更换注册会计师。若注册会计师离任源于客户内部控制存在实质性漏洞,则“四大”较少可能更换注册会计师。他们还发现,客户期望从继任审计方改善审计意见类型。同时,管理层实施的自我评估和审计人员的鉴证之间有相互影响。Smitheta1(2000)发现,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审计师对管理层的控制系统是否有效的判断,减少审计师对管理舞弊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从而有效降低审计成本。Areleta1(2006)的研究表明,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于审计师判断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马珩,刘益平(2004)、陈晖(2005)分析了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的关系,认为内部控制评审是现代审计的基础。万亮(2004)从审计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内部控制对于
Tags:
上一篇:探讨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下一篇: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