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下的通货膨胀风险研究
:
第三,依赖效应。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投资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消费需求有所回升,但这主要是财政政策拉动的效果。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效应仍有待提高。无疑,长期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第四,挤出效应。根据凯恩斯经济理论,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以大规模的财政资金投资于基础建设,必然排斥经济主体进入部分具有竞争性的基础建设项目,抑制了民间投资需求的有效增长;并且大规模的信贷资金对财政资金的配套,客观上减少了商业银行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的供应量。
第五,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加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经济增长特别是投资增长长期过快的需求拉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成本推动,以及农业增长不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因素。近年来世界市场上石油等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等国际因素的影响,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程度。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主要经济大国经济增速普遍下降,全球性通货膨胀压力已经有所缓解。我国CPI涨幅虽然趋缓,但是稳定物价工作仍然面临着复杂的局面。
对通货膨胀风险的分析及应对
从2007年5月份起,物价就开始一路攀升。200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居民消费方面,2008年1~5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其中5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7%,包含有城市上涨7.3%,农村上涨8.5%;食品价格上涨19.9%,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9.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3%。在工业品方面,1~5月份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6%。物价上涨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更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直接影响。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国内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使得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进而导致了居民储蓄居高不下和内需增长乏力。以投资和出口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力,又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失衡不断显现。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容易形成产能过剩和出现经济过热,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不断扩大,又引起了国内流动性过剩,这不仅催生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也为通胀埋下了隐患。
二,外部原因 中国对外面临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输入型通货膨胀。中国目前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进口依存度逐步提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八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接近50%。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飙升,无疑加大了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对经济发展形成了供给制约。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最终会反映到国内各个生产要素上,导致国内物价大范围的上涨。 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此轮价格上涨也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例如农产品价格,根据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价格必然存在上涨动力。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涨价实际上存在合理性因素,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依靠科技和管理的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不大,提升速度也慢。经过一段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和服务业的差距就会显现,但是粮食产量却没有多大增量。适度提高粮价有助于农民增收,减小城乡差距。
如何应对
第一, 制定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建议将核心目标确立为保持国民经济增长9%—10%,这个增长率是健康的增长率,根据菲尔普斯曲线,低的GDP增长速度可以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二, 提高低收入阶层的平均收入水平,直接补贴涨价受害较多阶层,以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于我国现阶段体制不健全,在基础设施、公共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产权的不清晰,导致了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这必然限制着我国今后的发展。
第四, 从根本上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我国首先应从战略高度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包括支持技术研发和扶植产业发展的措施,尽快提高如核能,水利、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发电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第五, 积极财政政策的完善应该从转变政府投资方式入手。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该从财政投资这种直接手段转向利用财政投融资、财政贴息等间接手段,使政府投资成为杠杆,有效地带动社会民间投资。
第六, 将治理通胀置于重要位置,以确保核心目标为前提,在必要时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人民币汇率政策,抑制通胀。
参考文献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三,依赖效应。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投资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消费需求有所回升,但这主要是财政政策拉动的效果。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效应仍有待提高。无疑,长期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第四,挤出效应。根据凯恩斯经济理论,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以大规模的财政资金投资于基础建设,必然排斥经济主体进入部分具有竞争性的基础建设项目,抑制了民间投资需求的有效增长;并且大规模的信贷资金对财政资金的配套,客观上减少了商业银行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的供应量。
第五,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加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经济增长特别是投资增长长期过快的需求拉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成本推动,以及农业增长不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因素。近年来世界市场上石油等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等国际因素的影响,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程度。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主要经济大国经济增速普遍下降,全球性通货膨胀压力已经有所缓解。我国CPI涨幅虽然趋缓,但是稳定物价工作仍然面临着复杂的局面。
对通货膨胀风险的分析及应对
从2007年5月份起,物价就开始一路攀升。200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居民消费方面,2008年1~5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1%。其中5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7%,包含有城市上涨7.3%,农村上涨8.5%;食品价格上涨19.9%,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9.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3%。在工业品方面,1~5月份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6%。物价上涨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更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直接影响。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国内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使得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进而导致了居民储蓄居高不下和内需增长乏力。以投资和出口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力,又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失衡不断显现。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容易形成产能过剩和出现经济过热,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不断扩大,又引起了国内流动性过剩,这不仅催生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也为通胀埋下了隐患。
二,外部原因 中国对外面临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输入型通货膨胀。中国目前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进口依存度逐步提高。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八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依存度接近50%。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飙升,无疑加大了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对经济发展形成了供给制约。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最终会反映到国内各个生产要素上,导致国内物价大范围的上涨。 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此轮价格上涨也有它一定的合理性,例如农产品价格,根据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价格必然存在上涨动力。当前我国农产品价格涨价实际上存在合理性因素,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依靠科技和管理的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不大,提升速度也慢。经过一段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和服务业的差距就会显现,但是粮食产量却没有多大增量。适度提高粮价有助于农民增收,减小城乡差距。
如何应对
第一, 制定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建议将核心目标确立为保持国民经济增长9%—10%,这个增长率是健康的增长率,根据菲尔普斯曲线,低的GDP增长速度可以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二, 提高低收入阶层的平均收入水平,直接补贴涨价受害较多阶层,以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由于我国现阶段体制不健全,在基础设施、公共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产权的不清晰,导致了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这必然限制着我国今后的发展。
第四, 从根本上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我国首先应从战略高度支持发展可再生能源,包括支持技术研发和扶植产业发展的措施,尽快提高如核能,水利、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发电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第五, 积极财政政策的完善应该从转变政府投资方式入手。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该从财政投资这种直接手段转向利用财政投融资、财政贴息等间接手段,使政府投资成为杠杆,有效地带动社会民间投资。
第六, 将治理通胀置于重要位置,以确保核心目标为前提,在必要时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人民币汇率政策,抑制通胀。
参考文献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Tags:
上一篇: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管理战略下一篇:企业转制过程中的国有资本流失机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