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经济类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经济发展、个人所得税调整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经济发展、个人所得税调整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作者:张涛等[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六、结论及政策含义 
  2006、2008和2011年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进行了三次调整,免征额不断调高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中国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1990—2008年中国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不断扩大,这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在2008年之后终于得到遏制,2008—2012年,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尽管仍然保持高位,但连续4年保持下降的趋势。个人所得税调整是否是导致2008年之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下降的原因呢? 
  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突破3 000美元(2000年不变价格),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之一。按照库兹涅茨曲线预测,人均GDP与收入差距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在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差距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增加,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差距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增加而下降。利用跨国面板数据,Barro(2000,2008)证明当人均实际GDP达到3 000美元之后,收入差距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增加而下降。2008年之后中国的基尼系数下降是不是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自然而然的结果呢? 
  为了回答前面两个问题,本文收集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一方面验证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成立,另一方面,在库兹涅茨曲线基础之上验证2006年和2011年个人所得税调整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显著存在,而且当人均实际GDP达到20 000元(2003年不变价格)左右时,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增加而逐渐下降,与Barro(2000,2008)的运用跨国面板的实证结论惊人地一致。在该库兹涅茨曲线基础之上,本文还验证了2006年和2011年中国个税免征额调整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2006年个人所得税调整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而2011年的个人所得税调整则显著地降低了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即2011年个人所得税调整使得中国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下降了大约0.01。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收入差距在2008年之后开始降低既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原因,也有2011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大幅度提高的原因。本文进一步分析还发现,2011年个人所得税之所以取得了改善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效应的效果,其原因在于2011年的个税调整从总体上降低了个人所得税占GDP的比重,而本文所有的实证研究均表明,个人所得税占GDP比重对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产生正向影响,即个人所得税占GDP比重越高,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大。从理论上来讲,个人所得税主要是为了调节过高收入,保护中低收入,让高收入人群承担更高的税负从而实现财富的再分配效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所得税占GDP比重越高,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应该越低。但是由于中国的高收入阶层人群往往存在着收入瞒报、漏报或低报的问题,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实际上主要由工薪阶层人士承担,因而个人所得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累退效应,甚至有劫贫济富之嫌。因此,本文其实还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政策含义,即中国当务之急恐怕不是急于调整个税免征额,而是完善居民家庭的收入信息,减少高收入阶层收入瞒报和低报的情形。 
  注释: 
  ①基尼系数超过0.4以上会被认为收入差距已经过大,因此0.4被公认为国际警戒线。 
  ②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探讨的是经济发展和个税调整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为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主要就是城镇工薪阶层,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居民的收入一般都不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之内,因此个人所得税的调整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不会产生影响。 
  ③基于数据可获得性的原因,本文的样本没有包含海南、重庆和西藏。 
  ④双差分分析思想请参阅Meyer(1994)和刘生龙等(2009)的论述。 
  ⑤我们用随机效应模型也进行了实证检验,但是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检验更加合适。 
  ⑥由于个人所得税占GDP比重对d2011的估计造成影响,在表6的控制变量中我们没再引入该控制变量。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