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综合实力比较
内容摘要:本文在构建旅游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内蒙古9市3盟的旅游综合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根据内蒙古9市3盟旅游发展的综合指标得分及排名,结合旅游区划原则将内蒙古划分为东、西部两大旅游区,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有力推动各盟市间区域旅游协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内蒙古 旅游产业 对比分析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幅员辽阔;从东至西,地理地貌、自然环境、景观特征、民俗文化等差异明显;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千差万别,旅游业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现有状况也各有不同,各盟市旗县的基本客源市场、旅游交通不尽相同,对内蒙古旅游进行区域划分,进行多区域布局,各子区域相对独立、分区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内蒙古旅游合作研究概述
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对内蒙古旅游合作方面研究的学者甚少,赵玉宗(2004)提出“以旅游中心城市及王牌景区景点为依托的据点式开发和以点穿线的点轴式开发相结合”的内蒙古区域旅游空间开发模式;郝晓兰(2005)提出内蒙古与周边省区建立次级旅游合作区的构想;贾福平(2010)构建京津冀蒙旅游合作区域、大东北旅游合作区域大西北旅游合作区域、晋陕蒙旅游合作区域的框架。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内蒙古划分呼伦贝尔-兴安旅游区、锡林郭勒-赤峰旅游区、呼-包-鄂旅游区、阿拉善-乌海旅游区四个特色鲜明的旅游区。在各旅游区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 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品牌共创, 扬长避短、 形成合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王牌旅游景区,逐渐消除区域内旅游产品趋同和内部竞争激烈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来看,以往学者对于内蒙古区域旅游合作的研究,包括省域间合作和省内合作两个层面,在旅游区划方面则主要根据现有行政区划中地缘关系进行相应的区域旅游合作分区、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构想。缺乏对12盟市旅游业发展相关指标的定量分析。
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选取与旅游相关的15个指标构建了内蒙古地区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运用SPSS18.0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计算主成分的特征根和贡献率、主成分载荷、特征向量,最后由累计方差贡献率确定主成分个数,得出主成分。
具体思路如下: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各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得到标准化矩阵z;应用SPSS软件计算相关系数矩阵、主成分特征根和贡献率,为了使
Tags:
上一篇:湖北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下一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