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链条发展国际比较及启示
内容摘要:农产品流通链条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效率水平的高低,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下,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对流通链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比较美国、中国等7个国家的农产品流通链条,发现中国的农产品流通链条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旨在找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不足,进而从提升管理水平、完善期货市场等方面进行完善我国农产品流通链条,并提出建议思考。
关键词:农产品 流通 链条
农产品流通链条模式国际比较
美国:大农场-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美国倡导自由经济,市场起着主导作用,在供需关系的作用下,物流业发展迅速。美国交通运输设施完备,与物流相关的技术发展迅猛,农产品流通速度快、损耗低。美国模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短,以大规模直销和配送为主。从农场到批发商、零售商的模式及订单农业的发展,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了流通成本。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程度高,且管理技术先进。
荷兰:生产者-合作社-拍卖行-批发商-消费者。荷兰地处欧洲交通中心地区,空运、海运、陆运都比较发达,并在欧洲各地都建立了农产品和食品的集散中心。得益于冷冻和保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荷兰高效整合了其物流运输体系,并以拍卖行为重要平台,联结生产者和批发商、零售商,确保形成一种有效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其高效率保证大量的买方和卖方可在瞬间达成交易。
德国:生产基地-食品企业-零售商-消费者。德国农业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产销一体化、农工综合体,其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农场化、规模化和企业化。生产基地将农产品直接运输至企业,众多企业把单一的农产品加工成为品种繁杂的食品、饮料等,再通过品牌化的策略营销销往超市、卖场实现产品增值。平价超市、百货超市和大卖场等遍布社区,埃德卡、阿尔迪等大型食品销售集团控制了全国85%以上的食品销售,并严格管控着食品安全。生产基地、食品企业和零售商三大主体,共同构筑了德国农产品生产基地—消费者流通链条模式的核心环节。
日本:生产者-中央批发商-地方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日本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农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渠道环节多,并以拍卖为主要手段。批发市场是日本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包括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中间商批发市场。多级批发市场的交易架构,虽使流通成本提高,但以拍卖为主的交易方法,保证了价格的公开、公正。同
Tags:
上一篇:财政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下一篇: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