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经济类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华婧艺 黄晟| 打印 | 关闭 ]
力,但其自身还存在一些对偿还不利的的影响因素,如果这些因素影响扩大,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将会受到影响,银行也会因此受到威胁,关注贷款有可能发展成为不良贷款;次级贷款是批贷款人偿还能力明显出现问题,完全无法依靠正常的营业收入足额偿还借款本息,即便通过担保,也有可能无法偿还本息。   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结构不容乐观。根据有关调查数据资料的分析,2007年到2011年期间,不良贷款泊余额和比率都呈现了下降的趋势,说明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情况正在不断的改善。但是,从整体来看,2010年开始,损失货款余额和可疑货款金额有上升的趋势,不良贷款有恶化的预兆,这说明不良贷款的收回和盘活率都有所下降,进一步化解不良贷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4.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式复杂。随着社会企业经营项目和经营模式的不断变化,我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从过去的单一的授信信贷业务逐渐向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垫款等表外贷款业务发展。这些业务的开展虽然增加了企业的贷款业务量,但同时,也提高了银行信贷风险出现的几率。不良贷款出现的可能性不再只有授信贷款业务才能发生,其它业务领域也将会涉及。由于业务品种的多样化,使商业银行面对的不良贷款形式也变得复杂化。   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1.商业银行承担的历史包袱较沉重。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由于自身机制的原因在市场的竞争处于劣势,亏损态势逐年扩大。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有企业的经营亏损大部分由政府来填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政府财政补贴逐渐转变为银行贷款,国有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由于银行贷款接替。同时,根据我国渐进式改革方针的逐步推行,社会储蓄以居民储蓄为主体。这种局式造成国有企业资金来源更依赖商业银行,破于政府的压力,商业银行不得不向经营状况不良的国有企业发放贷款,而这部分贷款的利率往往低于或等于市场上的基准利率;再加上居民储蓄的增加,使得商业银行承担更高的存款利率成本。这种低效资本配置加重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问题。   2.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效率较低。商业银行处理经营过程中各级人员关系的结构是通过制度安排来处理的,这种单一的处理方式使其缺乏了一定的灵活性与能动性,导致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效率低下。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所有者抽象;第二,相关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性差;第三,进入和退出市场交易产生障碍;第四,债权陷入软约束状态。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