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内陆,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有着扩大的趋势。因此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地区间的平衡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我国当前区域经济政策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4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4.1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对象
一直以来,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对象是问题区域,主要特点是区域差距显著。关于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文献研究主要围绕东西部关系及其权衡展开。张宝香(2009)对我国1980年之前的区域经济政策阐释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安全,恢复和发展经济,国家实施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中西部地区是投资和建设的重心,形成了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厉无畏(1998)在对我国1980年以来的区域经济政策的分析时指出:1980——1994年间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采用的是以效益为中心的非均衡发展政策,经济重心从内陆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国家整体实力增强,但也拉大了东西地区的差距;张可云(1997)用当时政府颁布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论证了党中央对区域差距的重视。随后的十几年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一系列国家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行,大量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和跟进。Yuen,ChinYauLaurence(2008)分析了我国东北区域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潜力;LuZheng,andX.Deng(2013)对我国自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落后于东部地区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也有学者对某个省市内部的区域经济政策进行了研究,赵艾凤、王好(2009)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以西部老工业城市——重庆为例,回顾了其从1992年批为沿江开放城市、1997年设立直辖市到2009年确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一系列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助力中,经济快速发展,逐步晋升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内陆高地。
纵观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可知:我国关于问题区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落后区域和萧条区域,鲜有对膨胀区域的关注和探究。即便是研究较多的落后区域,提出的政策建议过于泛化、针对性不强,缺少深层次的挖掘和突破。整体来看,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缺乏全面性和深刻性。
4.2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方法
文献的研究方法一般是实证分析、规范分析以及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等。目前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实证研究方法据多。郭腾云、徐勇、张同升(2006)在讨论1978年——2000年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熵模型来度量我国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变化。丁世青、庞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