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2010)通过全要素产生率的测度方法对近年来欧洲区域经济的增长进行了量化研究,从而汲取区域政策经验和不足,为推动我国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谏言;刘生龙、王亚华、胡鞍钢.在《西部大开发成效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一文中使用系统GMM(即广义矩估计)方法对西部大开发实施成效进行科学检验。当多数文献对建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有着一定的偏好时,也有学者对此方法提出了质疑。HartM(2007)认为单纯依靠数据堆砌,建立模型有一定的主观性,没有充分考虑政策环境及目标的复杂性,最后得出的结论可能会误导政策的制定者。于是作者提出了现实主义评价框架,通过干预措施结果和因果机制,为政策评估注入了新的研究方法。
5区域经济政策创新及工具选择
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也是国家战略之一。为保证这一战略的有效执行,必须进行区域经济政策的创新。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关于区域经济政策工具的创新,当今世界较为成功的区域经济政策工具要数欧盟的社会发展基金。罗辉,胡瑞雄.(2013)在《长株潭两型社会与欧盟经济政策借鉴关系研究》一文中详细描述了欧盟的“结构基金”和“凝聚基金”,将其总结为欧盟为推动成员国间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手段。SzitasiovaV,SipikalM.(2013)以中欧国家——斯洛伐克为例,对区域政策的创新工具进行了研究,向政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扩大相关科研机构的数量。
由于国内外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等条件的差异,区域经济政策也各有不同。因此,我国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同时,更要根据国内产业环境的变化、国家的需要对区域经济政策的设计、制定和实施做出适时的创新和改变。郭静(2014)对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老工业区改造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解析,总结出了在区域发展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各自主导阶段中应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政策工具的探索创新,对我国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以启示。程栋.(2016)认为在一带一路、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实现区域间要素流动的关键在于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创新。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从单一的传统区域经济政策工具转变为多样化创新型的区域经济政策工具。当然,除了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外,区域经济政策还有环境目标。现有的区域经济政策文献对环境目标的研究较少。赵新峰、袁宗威(2016)指出区域大气污染已成为我国践行区域经济协调、绿色发展的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