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经济类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阅读资讯:试论企业员工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试论企业员工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作者:杨小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论文摘要:以开展学习《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活动为契机,探讨了培养电力企业员工团队协作精神的一些做法。

  论文关键词:工会工作;干部培训;长效机制
  
  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若为平直必以准绳。《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是国家电网公司制定和实施的,是适应当前形势、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国家电网公司“四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培养高素质员工队伍、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应当以开展学习《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活动为契机,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广大员工时时刻刻都处在一种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氛围中,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激发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为了企业的统一目标,能自觉地担负企业责任和愿意,与团队成员并驾齐驱、共同奉献。

  一、培养员工团队协作精神的措施

  培养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绩效团队,是企业决策层的管理目标。如何打造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把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相结合
  “忠诚企业,奉献社会,共塑国网品牌”是国网企业文化的精华。忠诚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是承担某一责任或者从事某一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具体表现在要与企业共同进退,不论身处何时何地不做有损于企业利益的事,时刻为企业献计献策,企业荣我荣,企业衰我耻。忠诚就是忘我的工作热情;忠诚就是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忠诚就是自觉自愿、自动自发的工作精神。忠诚体现在工作主动,责任心强,能细致周到地体察领导的意图及把握团队协作的节点。企业要教育员工做一个忠诚的人,做一个敬业的人,做一个勤奋的人,做一个合作的人,做一个时刻充满热情的人,为企业及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样才能使得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用拧成一股绳的协作力量,使企业成为国际一流的企业。
  2.把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相结合
  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几乎所有企业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人的管理,因此,要管理好一个企业,使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必不可少。要以制度、机制、流程和技术为支柱,对员工实施必要的引导、激励、约束和竞争淘汰机制。把握好员工的选拔、任用、培育、吸引和激励五个关键环节。做好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素质测评、岗位任职资格评价、绩效管理与考核、薪酬分配与激励、教育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等六方面工作。打通员工成才通道,用物质和精神激励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用榜样的力量与团队协作的机会让员工更快更好地成为富有协作精神的、充满集体战斗力的队伍。
  3.把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创建“四好”班子相结合
  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团队的领导者。加强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建设,把“守则”的要求充实进“四好”领导班子的创建和考核内容。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具备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光明磊落、谦虚谨慎、海纳百川、求贤若渴、求真务实的思想素质。在学习贯彻《员工守则》上,要自觉带头、以身作则,走在前列,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员工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从而以领导班子的实践引导带动全体员工的实践。领导干部与员工形成同心同协作,共进共发展,用领导艺术与良好沟通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
  4.把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同创建和谐企业相结合
  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电网公司党组2007年1号文件,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发展为了员工,企业发展依靠员工,企业发展的成果由员工共享”。政治上尊重员工,推进民主管理,提高员工对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工作上信任员工,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生活上关心员工,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加强和谐企业建设,用企业发展的成果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员工的个体发展,从而让团队壮大。团队的协作发展使得企业和谐发展。
  5.把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培养员工的表达和有效沟通能力相结合
  表达与有效沟通是达成共识的重要途径。俗话说,“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能否这样,就看“沟通”了。而“沟通”的最大障碍就是“习惯性自我防卫”,就是不坦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表明这类员工在实质上还没有融入这个团队。在他们的心目中,还没有真正把“你”、“我”、“他”变成一起协作的“我们”,这是有悖于团队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的。最终,必然让共同利益受损。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好想法、好建议要尽快让别人了解、让上级采纳,为团队作贡献。所以要引导员工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表达沟通能力,积极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并掌握与人交流和有效沟通的艺术,达到协作上团队力量的充分发挥。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