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收入波动的关联性分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波动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1997 年以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波动频率较高,波动幅度相对较大;1997 年之后,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波动相对趋缓,波动幅度明显减小,波动频率也明显降低,这表明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逐渐趋于稳定。 从整体来看,我国农民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波动幅度较大、频率较高,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波动幅度则相对比较稳定。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波动较为一致,工资性收入与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波形相近。 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与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波动基本一致。 由此可以判断,农民总收入的波动与各部分收入的波动存在一定的关系,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分收入增长的波动共同作用于农民收入增长。 那么,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农民收入增长波动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联关系呢? 本文将通过模型推导及实证分析来揭示这种关系。
三、收入结构变动对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波动贡献的动态分析
(一) 收入结构各部分对收入增长波动贡献模型的推导
本文所用模型借鉴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波动贡献的模型,假定收入函数为 Y = f(X1,X2,X3,A),式中X表示农民收入,Xi(i = 1,2,3)表示收入结构中各部分的收入,A表示经济制度等因素。对上述收入函数求导可得 Y·=∑3i =1YXiX·i+YAA·,其中 X·表示变量 X对时间的导数。再将上式两端同时除以Y,并将右端的分子和分母上同时乘以 Xi或者 A,则可以得到:Y·Y=∑3i =1YXiXiYX·iXi+YAAYA·A,其中公式左端是农民收入的增长率,标记为 y;公式右端YXiXiY表示各部分收入的弹性,在此可以表示为各部分 收入的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标记为 αi;而 X·i/ Xi表示各部分收入的增长率,标记为 xi;右端最后一项表示经济制度对收入的贡献,短期内可以视为常数,标记为 α0。因此可以使用如下的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各部分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y = α0+∑3i =1αixi+ ε,其中 ε为随机扰动项。
(二) 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我国 1978年至 2010年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样本观测数据的增长率序列 y、x1、x2、x3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考虑到 1978年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农民收入中各部分收入的增长弹性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本文对模型的估计采用了状态空间模型,而且在估计过程中发现各部分收入的增长弹性存在明显的递归性质,于是就收入结构变化对农民收入增长贡献的动态计量分析建立了包括量测方程和转移方程的状态空间模型 yt= α0+∑ni =1αixi+ υt(αit= αit-1,i = 1,2,…,n),其中 υt为误差项。估计结果如下:yt= -0 002 +0 67x1+0 27x2+0 08x3 ( -9 07) ( -4 33) (2 15) (9 68)
估计结果中的各部分收入增长贡献为状态空间模型一步向前预测值。 由估计结果可知,各部分收入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和为 0 67 + 0 27 + 0 08≈1,经济意义比较合理。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0 67),由此可见,目前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工资性收入(0 27),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显著增加,但由于工资性收入受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波动性较大且不太稳定,尚不能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最后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0 08),这两部分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只能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有力补充。 常数项较小且符号为负( - 0 002)反映了目前我国的经济制度等因素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尚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政策以更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