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金融因素分析及趋势展望
当金融市场建立再平衡之后,市场的繁荣也会带来宏观经济的蓬勃发展。在美联储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宽裕的货币流动性并没有直接进入实体经济推高通胀预期,而是不断地修复金融市场的伤口,为金融机构去负债提供****,最终使得金融机构率先复苏,为美联储进一步修复个人与企业资产负债表提供了先决条件。以美国为例,伴随着金融危机时期的破产重组潮,高能耗高污染的化石能源汽车产能和火力发电产能被大面积淘汰。分布式能源与岩油岩气技术的大幅扩张接踵而来。2014年美国即将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油气生产国。在新兴制造业产能回流美国本土的背景下,制造业成本也被大幅压低,经济形势一派复苏景象。因此金融市场的繁荣与宏观供给的正向冲击也是在同一时刻发生的(Claessens,2011)。但是金融发展最终将带来不确定性和套利空间的湮没,必然带来企业、个人、政府与金融机构四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大幅波动。波动会导致金融失衡,失衡的结果就是全球经济又一次踏上痛苦的再平衡之路。
(三)当前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金融因素分析
过去二十年的全球经济发展说明了一个事实:金融市场失衡现象越发的频繁与剧烈,同时金融市场也给实体经济带来此起彼伏的深远影响(Drehmann,2012)。当经济增长进入周期性衰退时,金融市场的收缩将会变成压垮整个经济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金融市场信息的波动频率远高于传统经济指标,为了讨论金融因素对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被解释变量为HP滤波法得到的产出缺口数据,并选择了信贷规模、大宗商品价格(CRB指数)和国际资本流动三个金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选取样本区间在1997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模型的设定如下:
YCt=s0+s1(CRB)+s2(SICM)+s3(Credit)+ut (1)
实证结果说明:国内信贷与大宗商品价格(CRB指数)对潜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则不显著。因此我们着重从国内信贷与大宗商品价格(CRB指数)两个方面展开金融因素的归因分析。
1. 国内信贷规模。国内信贷可以抑制产出缺口正向水平,推高经济潜能。国内信贷是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也是货币市场的重要指标。自从工业自动化和大规模生产在全球推广以后,在商品总供给常常大于总需求的情况下,推动货币通胀下的居民负债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模式。依赖信贷扩张来推动经济增长是当前经济条件的必然选择。
从我国看,国内信贷对潜在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显著。当国内信贷处在低位时,产出缺口在正向不断扩大,经济增长出现不断过热的预期;当国内信贷不断上扬时,信贷规模推动产出缺口向负向移动。在2013年央行发布的存款性公司概览中,国内信贷的增速为15.1%,五年复合增速为19.6%。国内信贷增速在不断被放大,信贷规模也积极转化为流动性,从而润滑实体经济运转,推高潜在产出水平。
从全球看,长期宽松的美国国内信贷也成为了金融失衡与经济衰退的诱因。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其根源在于房地产价格的泡沫破灭。而在其背后,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金融机构过于宽松的信贷条件以及监管机构松懈的金融监管助长了房地产行业的过度信贷,金融机构和居民两大部门的杠杆和负债水平自1980年以来不断提高。当资产价格开始下降、信心危机出现、两大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恶化时,危机就从金融系统蔓延至整个经济体系,最终使得经济增长跌入衰退境地。为了改善这一景况,主要经济体都采用了注资金融机构、剥离问题资产、担保信贷等各种方式力图使信贷市场运作恢复正常,最终使得经济增长态势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