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知源论文网 > 经济类论文 > 银行管理 > 正文阅读资讯:汇丰控股在中国的投资的战略

汇丰控股在中国的投资的战略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 打印 | 关闭 ]

摘要:近年来,汇丰控股在中国的投资业绩,令国际金融界刮目相看。作者从汇丰控股张驰有度地入股中国银行业、见缝插针地在中国发展私人金融业务到大张旗鼓地在中国开展非银行金融业务,全面展示了这个国际优秀金融控股集团在中国成功的投资战略和策略,这无疑对我国发展中的金融投资企业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国际投资 金融集团 战略
    当汇丰控股将2005年自己在中国市场增长900%的最新成绩单通过不同的渠道释放出来时,整个国际金融界都不禁向这个财气横溢的金融巨子投去了惊异和羡慕的目光。在跨国银行巨头密集穿梭的中国金融市场,汇丰控股能够长袖善舞并箭步如风,让人们再一次领略到其作为世界第三大银行和欧洲第一大银行所具有的超常本领和力量。
    切入中资银行股权:张弛有度
    从香港和上海起家的汇丰控股在最近10多年来的时间中一直将投资重点放在了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其目的就是要完成业务市场的合理化布局并最大程度的稀释自己在亚洲地区的集中性经营风险。不过,与汇丰在亚洲其他国家按兵不动的踯躅状态完全相反,过去5年的时间内汇丰向中国的银行业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投资大单:拆资5.17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银行8%的股权,成为第一家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外资银行;由汇丰控股的恒生银行出资17.26亿元吃进兴业银行15.98%的股权;投资近17亿美元买进了中国交通银行19.9%股权,成为第一家入股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外资银行;2005年在中国建设银行首次公开募股后,汇丰控股再次撒下了4.3亿美元的真金白银。
    以理财高手着称的汇丰当然在中国市场赢得了十分丰满的回报。最新年报资料显示,在中国内地,2005年汇丰实现的税前盈利达3.34亿美元,其中70%以上来自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及上海银行。尤其是在交行股价的疯涨中,汇丰银行持有的交行19.9%的股权已经升值约29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汇丰入股交行的投资不到两年时间已经升值280亿港元,总投资收益为170%。
    逻辑上分析,满载而归的汇丰理应在中国市场乘胜追击,然而,人们发现,汇丰既没像花旗那样高歌猛进,也没如淡马锡一样恋战贪吃。恪守稳健作风的汇丰在“凯旋门”之前果断作出了收缩对中国银行业股权投资的决定。因此,无论是在即将上市的中国银行所接纳的国外战略投资者名单中,还是时下在疯抢广东发展银行股权的国际金融巨头阵营里,我们并没有看到一向胃口不错的汇丰身影。汇丰亚太区主席郑海泉对此的解释是,从银行业的角度来看,如果汇丰控股对中国国内商业银行进行更多的投资,则资源就会因战线拉长而被进一步削弱。
    其实,汇丰至今在中国的投资虽然达到了50亿美元,但却算不上是投资最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因此,无论是投资实力还是增长空间,汇丰都存有纵横捭阖的余地。不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汇丰收缩中国投资步伐实际上是其全球战略的局部反应而已。按照汇丰制定的最新“五年计划”,在未来5年中,汇丰将由“追求价值(managing for value)”转变为“追求增长(Managing for Growth)”,即其发展重心由资产扩张转到重点业务提升。这一转向意味着汇丰在全球的大规模并购年代基本结束。
    进一步观察可知,尽管汇丰过去8年中在全球刮起了阵阵并购旋风,但是大规模并购并非汇丰的特殊嗜好,正如我们前面所指那样,汇丰所进行的并购并不是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张,而是谋求分散区域经营风险。不仅如此,汇丰还是全球最注重控制风险的银行之一。汇丰控股前董事局主席庞约翰认为,并购是有风险的,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加强营销就能取得比并购更好的成效。实际上,一个企业的经济行为往往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其文化底蕴的烙印。汇丰控股文化中带有浓厚的苏格兰式“唯物主义”文化特点。苏格兰不是大英帝国的主体,但是它很知道如何借力帝国之势向外扩张,两者之间若即若离。汇丰控股身上,既有由于进不了英帝国资本和权力的核心而刻意开辟全球市场、冒险进取的一面,又有英资传统的保守稳健的一面。
    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时下外资金融大规模并购中国银行业的股权已经引起了中国最高决策层面的关注和专家学者的质疑。虽然外资持有商业银行股份有可能突破20%的上限,但国家控股已经成为被完全锁定的最新政策大局。依此审视,汇丰在中国“点到为止”的投资策略不仅仅是其稳健作风的贯彻,同时也衬托出了其先知先觉的过人之处。也正是如此,将自己打扮成“投资绅士”形象的汇丰在中国既没有像花旗

Tags: